8月19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該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共同制定印發的《安徽省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日前下發,全面構建土壤污染全鏈條防控體系,為全省土壤生態安全筑牢防線。
該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整改合格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各項指標進一步提升。
治理土壤污染需從源頭落實,方案覆蓋四類源頭防控任務: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調整農用地分類邊界,嚴格“一住兩公”用地準入,將地下水風險管控納入分區體系;加快產業綠色化轉型,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求,完善項目審批機制,強化動態監管;推動重點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將涉重金屬企業納入強制審核范圍,強化氣態及粉塵等無組織排放、防滲漏等審核及監管要求,把污染風險管控作為園區認定重要內容;加強未污染土壤保護,將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不得規劃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
此外,方案還明確將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問題線索通報反饋和信息共享機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土地用途管制、土壤環境管理多源數據共享,形成土壤污染源頭防控“一張圖”。采取衛星、遙感等方式持續監測重點建設用地、優先監管地塊和嚴格管控類耕地,防范違規開發利用和違規種植。根據生態環境部部署,2026年底前,啟動該省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2027年底前,啟動該省第二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普查。依法打擊土壤污染違法行為,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研究,推動相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積極爭取中央生態環境專項資金,支持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發揮各類金融機構支持作用,穩妥推進實施土壤污染防治環境責任保險,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記者 羅曉宇 實習生 呂安琪)
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