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山
徐士山,男,1955年6月生,中共黨員,來安縣汊河鎮天河社區居民。徐士山兒子患關節性銀屑病多年,盡管生活拮據,1992年,他還是收養了一名女嬰,取名徐琳,徐琳剛到家時,因缺乏安全感,夜夜啼哭,徐士山夫妻倆輪流懷抱哄睡,半年未睡整覺;為了讓體弱的徐琳喝上奶粉,徐士山下班后四處打零工補貼;徐琳體弱多病,無數深夜,徐士山抱著她奔走醫院,徹夜守護。夫妻倆省吃儉用,給2個孩子提供較好的學習生活條件。2023年,徐士山還加入汊河鎮幸福天河志愿服務隊,關注社區獨居老人,定期探訪、幫忙打掃、采購生活用品,為居民解決換燈泡、修屋頂、陪同就醫等各類生活問題200余起,志愿服務時長達800小時。
用愛為棄嬰撐起一片天
1992年11月的一天,徐士山像往常一樣來到單位上班,當他路過醫院門口的公共廁所旁的花壇時,一陣微弱的啼哭聲傳入他的耳中。他停下腳步,循聲望去,在花壇的一角,一個襁褓中的女嬰正無助地揮舞著小手,小臉憋得通紅,哭聲嘶啞。徐士山的心猛地一揪,沒有絲毫猶豫,趕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將嬰兒抱起。此時的嬰兒身上沾滿了灰塵,小臉凍得冰涼,徐士山顧不上多想,趕緊將嬰兒緊緊地裹在自己的懷里向單位里奔去。
經過同事的檢查,嬰兒并無大礙,只是因為寒冷和饑餓顯得十分虛弱。此時全院上下立即行動起來,多方打探試圖找到孩子的親生父母。但當時條件有限,四處打聽也未能找到孩子的家人。看著孩子可愛又無辜的模樣,徐士山的心被深深觸動了。當時,徐士山已經有了一個13歲的兒子,他的愛人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家庭生活壓力也很大,為此他回家和愛人商量再三,決心要收養這個孩子將她撫養長大。
夫妻倆給孩子取名叫“徐琳”,希望她的未來如同美玉般美好。養育孩子的過程十分辛苦,尿布全靠手洗,每天徐士山早早起床,把家里一切都收拾妥當再去上班,下了班就往家跑,換下愛人休息。剛到家的徐琳十分沒有安全感,一到夜里就哭鬧不止,夫妻二人只好輪流抱著她哄睡,半年多沒有睡過一個整夜覺。當時徐士山的兒子徐州13歲,正是需要父母關愛的年紀,對徐琳的到來徐州“有敵意”,但徐士山循循善誘,慢慢教育,徐州也漸漸接受了這個可愛的妹妹。
為了讓徐琳補充營養,徐士山堅持給她喝奶粉,當時一袋奶粉好幾塊錢,徐琳幾天就要喝光一袋,徐士山家里只有他一個人有收入,愛人是農民,奶粉對于他家來說是一筆大支出。徐士山上班之余經常出去找瓦工、木工的雜活掙點錢補貼家庭生活費用,什么臟活、苦活都干過。徐琳從小體質很差隔三岔五生病,一次,徐琳半夜突發高燒,哭鬧不止。徐士山半夜抱著徐琳就往醫院跑,他樓上樓下地跑著掛號、繳費、拿藥,眼睛一刻也不敢離開徐琳。等徐琳的燒退了,他才松了一口氣,在病床邊守了一夜。就這樣,在徐士山一家的呵護下,徐琳慢慢長大。
精心養育鑄就希望之路
1999年,徐琳到了上學的年紀,需要各種證明材料。徐士山又四處奔波,找鎮政府、民政、教育等相關部門說明情況,補辦齊各種手續,將徐琳送進了學校大門,像其他孩子一樣接受教育。
1997年,徐士山18歲的兒子徐州患上了關節性銀屑病,當時本地醫療條件有限,徐士山便帶著徐州赴南京、湖北、上海的各大醫院治病,但徐州的病情較重治療一直沒有效果,還花光了家里的積蓄。此時有人勸徐士山趁著徐琳還小將其送走減輕負擔,但他沒有這么做。徐士山的愛人找了一份保潔的工作,每天帶著5歲徐琳一起上班補貼家用。
漸漸長大的徐琳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學習十分刻苦努力,從不讓徐士山操心。徐州的病一直求醫問藥了10多年,期間徐琳考上了高中,但考慮到家里的情況,懂事的徐琳提出想出去打工,但被徐士山一口回絕了:“我就是再難也要供你上學”。2010年徐琳在汊河中學畢業,考取滁州市衛生學校護理專業,現就職于南京江北醫院,2023年3月,徐士山被查出患雙側聲帶息肉需要手術,住院期間女兒徐琳一直陪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手術后,徐士山無法正常說話,徐琳一直在他身邊安慰鼓勵他。
志愿服務播撒人間大愛
徐士山常說:“我是黨員,要為群眾多做些實事。”2023年5月,徐士山加入了汊河鎮幸福天河志愿服務隊,將目光聚焦在了社區獨居老人的日常需求上。他先是統計社區的獨居老人數量,上門與他們交流,了解這些老人的日常采購、就醫、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定期與其他隊員一起到老人家中,幫忙打掃衛生、采購生活用品等。
天河社區80多歲居民汪太保家,有一個“百寶箱”,里面整整齊齊碼著降壓藥、速效救心丸,每盒藥品都貼著熒光標簽:綠色是早晨,黃色是中午,紅色是睡前。汪大爺說“這都是山子幫我弄得,他比鬧鐘還準,到點就在窗外晃手電筒提醒我吃藥。”社區獨居老人余大強行動不便,有一回,徐士山給老人送生活用品,一進門發現屋里昏暗無光是燈泡壞了。徐士山立刻出門買了新燈泡,手腳麻利地爬上梯子,幫忙換好。余大強滿是感激,徐士山微笑折簡單的手勢和溫暖的笑容回應余大強。居民楊娣琴因腦梗留下了后遺癥要定期去醫院復查,徐士山就堅持陪同,幫忙掛號、拿藥…加入志愿服務隊以來,徐士山為居民解決各類問題200余起,志愿服務時長達800小時。
如今,年近七旬的徐士山依然活躍在社區,徐士山表示,只要身體允許,我就會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