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王軍,男,1983年9月生,中共黨員,安徽金元素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2012年以來,王軍堅守碳鋼研發一線,從初出茅廬的實驗員成長為技術研發的領軍人,在耐候橋梁鋼、抗震建筑鋼、耐蝕鋼等國家急需關鍵材料領域取得突出成果,攻克15項技術難題,填補國內空白。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研發項目,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1項,1篇論文被收錄于SCI;主導制定2項團體標準,參與編制1項國家標準,完成4項新產品鑒定。王軍注重“傳幫帶”,牽頭組建跨學科團隊,培養10名科研人才。王軍獲評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其參與研發的項目獲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科技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啃下碳鋼“硬骨頭”,鍛造領域新高度
1983年出生的王軍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受父輩影響他認為國家發展離不開實業進步,大學選擇材料專業。2010年,碩士畢業的他進入南鋼集團科技質量部任實驗員。初入崗位,他意識到書本知識與實踐的差距,虛心向老工人請教。為摸清關鍵參數對鋼材性能的影響,他在震耳欲聾的軋機旁一站就是10余個小時;為攻克工藝難題,他一忙就是幾天幾夜,皮膚被爐臺高溫灼得通紅,汗水浸透工裝又烤干。王軍說:“只有‘泡’在車間里,才能聞到鋼鐵的‘脾氣’,摸到問題的‘筋骨’。” 靠著這股韌勁,他迅速成長為業務骨干。
2022年,金元素公司中標為舉世矚目的川藏鐵路大渡河懸索鐵路大橋供應鋼材。王軍也參與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主持研究“易焊接耐候橋梁鋼板制備以及應用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用于川藏鐵路的高性能橋梁鋼。
“能參與到這個項目中,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王軍介紹,大渡河懸索橋位于四川瀘定,橫跨大渡河峽谷,全長1280米、主跨1060米的超級工程,是國內鐵路單跨最大的懸索橋,由于橋體跨度大,且建設在高海拔、高烈度地震區、復雜風場、低溫寒冷環境下,施工難度特別大,對鋼材要求也特別高。1年多的攻堅期,王軍帶領團隊吃住在實驗室,燈光常常徹夜通明。困極了,就在折疊床上和衣打個盹;餓了,幾口盒飯或泡面就是一頓。“那段時間,分不清是白天還是黑夜,腦子里只有配方、數據、工藝曲線。” 王軍回憶道。他們查閱、翻譯、分析堆積如山的國內外文獻;進行成千上萬次的實驗室模擬測試,最終成功研發出高性能橋梁鋼,助力大橋合龍,對推動川藏高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15年探索創新,新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王軍注重在實踐中總結,2011年,南鋼集團研究院成立,他主導耐候橋梁鋼、耐蝕鋼、抗震建筑鋼等產品研發。“科技日新月異,不斷學習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王軍說。白天蹲守在轟鳴的車間,王軍一手握著測量儀器,一手記錄參數變化,通過實驗觀察,調整配方工藝,口袋里的筆記本被汗水浸得卷了邊。晚上查閱國內外文獻,辦公室的燈光常亮至凌晨,次日又準時投入試驗,推動研發步入正軌。多年來,他將實驗數據、經驗教訓謄錄、歸檔,積累了數十萬字的筆記。
王軍主持制定《建筑用耐候鋼板》團體標準填補國內空白,參與編制國家標準《建筑用低屈服強度鋼板》,為抗震建筑提供“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技術保障,對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意義重大。他發表6篇論文被國內外權威期刊收錄,其中1篇被收錄于SCI,有效推動國際國內金屬材料基礎研究進展。
2010年以來,王軍帶領團隊完成橋梁鋼從Q345qNH至最高強度級別Q690q的開發,實現耐候橋梁鋼鋼級全覆蓋,并將技術拓展至建筑鋼、軌道交通用鋼領域。為打破歐美海洋碳鋼技術壟斷,組建僅有10人的專班潛心研究,實驗、失敗、分析、總結、再試驗……歷經2年淬煉,開發出耐海洋大氣腐蝕鋼,填補國內空白,并為“中馬友誼大橋”選材提供技術支撐。他開發的耐蝕鋼和抗震軟鋼已成為行業名片,應用于阿爾及利亞嘉瑪大清真寺宣禮塔、浦東機場T3航站樓等重大工程。
2023年,為改變傳統生產工藝能耗高的痛點,王軍跑工地、查資料,反復試驗,提出優化不銹鋼烘烤工藝、梯形立條組坯工藝、以及海綿鈦反應釜用復合板工藝改進等,每年節能降耗超100萬元,生產效率提升25%。
2024年起,王軍推動企業開發低碳環保型復合材料,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服務“西油東送”“海油上岸”戰略,他促成與南京鋼鐵合作,開發應用的鎳基合金復合板在油氣輸送、壓力容器等領域實現初步應用。
致力“傳幫帶”,實現科技創新生生不息
“我的成長離不開前輩,我們取得的成績靠的是團隊的共同努力。”作為團隊負責人,王軍深知“傳幫帶”和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在南鋼集團,他深入研發全流程,一對一幫助10余名青年技術人員,無私傳授工作經驗和理論成果,其中2人已經成長為集團技術骨干;定期組織車間技能培訓等活動,助力一線技術人才成長;他牽頭組建跨學科研發團隊,建立“項目-人才-平臺”聯動機制,提升團隊研發效率;他還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吸引更多的青年科研人才加入團隊,共克技術難題。
2023年,王軍調任南鋼集團安徽金元素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主管技術技術研發與質量管理。他積極嫁接母公司的高端人才資源,引入南鋼集團的專家團隊,對金元素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不斷優化復合板軋制參數,使產品厚度精度控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5載春秋淬火,王軍始終扎根于鋼鐵研發的最前沿,以“敢為人先”的闖勁和“精益求精”的執念,帶領團隊跨越技術天塹,未來,王軍會繼續探索未知、挑戰極限、追求卓越,用實干鑄就鋼鐵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