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狠抓科技創新這條發展之路上,滁州從未缺席。
翻開滁州市2024年科技創新成績單,不由眼前一亮。
通用生物、華瑞微、國科能源和新宸新材料4家企業新晉為潛在獨角獸企業;
我市8個項目獲2024年省科技創新攻堅計劃項目立項;
2024年度國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等69家企業獲批市企業研發中心,全市市級企業研發中心總量達106家;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總量有望突破1500家。
去年以來,我市以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旗幟性抓手,聚焦“四鏈”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培育和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
培育創新主體 加大研發投入
在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工業大腦”屏幕上清晰呈現工廠生產實時數據,智能工廠車間的生產設備精準運送液晶面板,搭載機器視覺系統的智能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成為生產線的“主角”,曾經的“啞設備”變得“耳聰目明”。
“對于家電制造業來說,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須改變過去的制造管理方式,變‘制造’為‘智造’。”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可青介紹,得益于工業互聯網的深入推進和應用,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生產效率提高50%,單線用工減少45%,訂單交付周期縮短33%,單位產值能耗下降37%。
創新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發展之源。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生產場景的變化,彰顯的是滁州制造業迸發的創新力量。近年來,我市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牽引作用,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我市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潛在)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機制,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總量有望突破1500家。全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位居全省第二,全年同比增速66.1%,位列全省第一。通用生物、華瑞微電子、國科能源和新宸新材料等4家企業新晉為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總量位列全國第21位、全省第2位。
資金是支持創新的“活水”。我市出臺《滁州市企業研發投入獎補實施細則》,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放獎補資金近2000萬元。實施優質科技企業融資擔保補貼,支持企業建立研發平臺、開展項目攻關,推動企業補齊研發短板。建立倒逼機制,將企業研發投入作為科技項目申報、畝均效益評價、創新積分評估的重要指標,提升企業研發投入意識,全市企業研發投入85億元,較上年增長19%。
攻關核心技術 加快轉型升級
寬敞明亮的車間里,機械手臂精準翻轉、搬運機器人來回穿梭、電子屏上實時滾動著生產線的各種數據……日前,在安徽天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壓力表5G智能車間,“人機物聯”協同生產的智能化生產場景讓人眼前一亮。“多年來,我們依靠科技創新實現核心技術突破,產品性能達到了國際水平,國內市場占有率超30%,溫度儀表產銷連續15年位列全國第一、全球前三。”安徽天康集團副總經理徐成業說,今年前三個季度,企業營收107億元、入庫稅金2.56億元。
企業,站在市場的最前排,天然地追求科技創新,對時與勢更加敏感,是一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我市牢牢扭住創新發展的“牛鼻子”,推動企業深化與大學大院大所合作,共建產業創新研究院、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全市市級企業研發中心總量達106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總量達76家。摸排重點領域“最緊急、最緊迫”的技術難題,建立項目培育庫。我市8個項目獲2024年省科技創新攻堅計劃項目立項,項目數位居全省第4位。三年來,全市企業累計牽頭開展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參與國家項目2項,獲批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項目12項、省級項目39項、市級項目98項。
我市推深做實產學研合作,持續落實與吉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訂的校地合作協議。目前,工大智谷協同創新中心運營公司已成立。安大滁州研究院3個產業化項目落地滁州,與滁州本地企業的首個聯合研發中心安徽大學-安徽統凌科技儲能系統聯合研發中心順利揭牌。截至目前,全市備案產學研合作項目73項。
加速人才引育 服務產業需求
周海嬪是滁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制藥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也是安徽金邦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的“科技副總”。根據企業現有主營產品甲醇鈉,周海嬪推動企業以甲醇鈉為基礎向下游開發新產品。目前,該企業新產品高純醫藥用叔丁醇鈉已進入試生產階段,預計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將達到1.2億元。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人才工作的資源寶庫。正因如此,我市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專家資源,通過設立企業高層次人才“助創專員”啟動“智慧引擎”,助力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和產品轉型升級。目前,滁州市已推動中國科大、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近4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擔任企業“助創專員”,累計為91家企業提供產學研助創服務。
區域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我市先后制定完善《滁州市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滁創新創業實施細則》《滁州市天使投資基金管理辦法》《關于降低企業引進高科技人才成本獎勵實施細則》等系列文件,健全人才政策體系,厚植“創新土壤”。緊扣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醫療器械等重點產業鏈,持續加大高科技人才招才引智力度,1到10月累計引進30個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
在優化人才服務保障上,我市加入南京都市圈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互認協定,推動外國高端人才和外國專業人才在都市圈內自由流動。三年來共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近400項,現有在滁外國專家131人,總量居全省第3位。
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以科技“大創新”推動產業“大發展”。創新路上,滁州步履堅定、動能強勁、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