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中奮進良好態勢。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今后各項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推動宣傳貫徹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走深走實,為即將召開的市兩會營造濃厚氛圍,本報開設專欄,展示全市廣大干群只爭朝夕、奮勇拼搏,高質高效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滁州篇章的新作為新氣象。
山河承載歲月,史冊鐫刻奮進。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
關鍵時期,關鍵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錨定“六個新作為”“六個走在前”要求,緊盯年度目標任務,以“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只爭朝夕、奮勇拼搏,推動全市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向好態勢,高質量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項目為王,打造發展強引擎
一個大項目、好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
從沖刺全省第一方陣到穩居全省第三、躋身全國百強,奮進的每一步歷程,“項目為王”的理念,早已成為全市上下匯聚的思想共識,早已成為全市干部群眾自覺踐行的實踐行動。
2月19日,全市“雙招雙引”工作動員大會在滁州大劇院召開。
春節剛過,市委、市政府連續以“雙招雙引”為主題,召開高規格、大規模的“新春第一會”,動員全市上下全力主攻“雙招雙引”,打好新攻勢、力求新突破。
同一天,市委、市政府在南譙區舉行全市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暨晶隆半導體材料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儀式,集中開工項目101個,總投資850.9億元。
“項目為王”,主攻“雙招雙引”“第一戰場”,發力招大引強“一號工程”。
我市壓茬推進招商引資季度攻勢,創新開展縣(市、區)、園區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專場活動6場。1至10月份,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22個。
惠科電子紙、愛旭高效光伏電池、恩力半固態電池、硅產半導體石英、宏禧硅基Micro-OLED微型顯示器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滁州。
“鏈”上發力,讓產業支撐力更強。
我市創新建立“8+3”產業鏈,推深做實產業鏈“鏈長制”,持續開展工業穩增長“五大行動”,前三季度二產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0.7%、居全省第1位;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獲批省先進制造業集群;金禾實業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實現“零”的突破;在省內率先實現百億產業項目、特色產業集群、上市企業縣域全覆蓋……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緊緊牽住項目建設這一“牛鼻子”,一切盯著項目看、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干,一個個項目從洽談簽約到落地建設,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奮發有為的實際行動,無不令人鼓舞、讓人振奮。
但奮進之滁從不停止向前的腳步。
抓住機會,捕捉機遇,滁州始終不錯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
融入一體化發展、嵌入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滁州堅持把招商引資、招大引強作為重要抓手,深入開展長三角補鏈固鏈強鏈行動,強化與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深度嵌入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
在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南譙浦口共建合作園區,由浦口牽線推薦的南譙浦口合作基金投資的第一個項目,華瑞微電子IDM芯片生產線正加快釋放產能。目前,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新型功能區啟動區一二期建設全面展開,累計建成33條路網、66萬平方米配套設施,在建項目19個、總投資59.2億元,今年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45個,總投資146.2億元,同時全面啟動籌建省級開發區。
江寧—明光合作產業園、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定遠合作園、南京經開區鳳陽合作園區3個滁寧合作園區建設加速,今年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25個,總數達50個。
中新蘇滁高新區5平方公里擴展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今年以來新簽約項目34個、總投資近百億元。
與合肥建立市縣兩級合作交流機制,規劃研究寧滁合新興產業合作區、合滁產業走廊,其中定遠、全椒合作園區已有億元項目陸續簽約入駐。
洽談、簽約、開工建設、落地投產,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紛紛入滁州,也讓滁州發展向“好”的因素不斷累積,為滁州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激發新活力、帶來新希望。
創新引領,培育發展新動能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
我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關鍵變量”,以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旗幟性抓手,聚焦“四鏈”深度融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日前,長城戰略咨詢正式發布《GEI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4》,我市通用生物、華瑞微電子、國科能源、新宸新材料4家企業新晉為中國潛在獨角獸。
數據顯示,全國共有潛在獨角獸企業783家,分布于68個城市,我市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居安徽省內第2位。
向“新”而行,向“新”求興。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最活躍的創新力量。
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創新主體培育工作,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150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3500家、居全省第2位。
持續健全“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新創業孵化鏈條,累計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眾創空間27家、星創天地6家、加速器2家。
科技成果只有“落地”,形成生產力,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我市大力推進科技招商,新增投資2億元以下的科技型企業229家,居全省第3位。
安大滁州研究院博強新材料成果轉化項目正式投產,中科大高性能阻燃材料項目成功落戶、為科大“鯤鵬計劃”首個落地合肥以外的項目。
創新是第一動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充分激發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
我市緊扣自身優勢產業及未來產業發展需求,通過提供更加開放的平臺、更加優質的環境、更加高效的服務,以設立院士工作站、企業科技副總等方式,加速促成人才與企業結成“創新合伙人”“奮斗共同體”。
冰箱內膽易開裂,曾是行業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蹇錫高與位于來安縣的安徽聯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院士工作站協議,共同開發耐腐蝕、抗開裂冰箱內膽聚烯烴專用料,并于去年實現產業化。該產品被評定為安徽首批次新材料。
“得益于來安縣對科技和人才的重視,院士工作站助力聯科公司一步步發展成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我們將繼續圍繞各類高性能改性塑料的開發和產業化開展應用研究和項目合作,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蹇錫高說。
創新就像種子,有了優良的環境,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我市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持續涵養創新良好生態。
推動企業深化與大學大院大所合作,共建產業創新研究院、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光智科技在全省首批獲批“安徽省先進光電子材料及系統產業創新研究院”;全柴動力公司重組“安徽省中小功率柴油發動機工程實驗室”方案經過省科技廳專家評審后獲評優秀等次。
持續開展省、市企業研發中心梯度培育工作,2024年度國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等69家企業獲批市企業研發中心,全市市級企業研發中心總量達106家。安徽鴻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5家企業獲批省企業研發中心。
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持之以恒地賦能產業發展,正促進滁州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讓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強勁、動能澎湃。
民生為重,提升發展幸福感
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秉承著這一信念,我市精心規劃城市、精致建設城市、精細管理城市,全力建設打造宜居宜業滁州。
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創業南路、清瑯大橋、會峰路跨清流橋南半幅竣工通車,全椒路、花園路跨京滬鐵路、滁城排水綜合整治老城區項目等一批重點市政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滁州技師學院新校區一期、蘇滁第二實驗學校、龍山小學一期等學校建成使用,市一院北區擴建、第二福利院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加快施工,全市建成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8家……
穩步推進滁城城市更新行動,示范區完工項目12個、在建15個。截至10月底,全市實施市政公用設施項目266個,新開工保障性租賃住房11715套、新增公共停車位10896個、改造老舊燃氣管道132.6公里、開工改造老舊小區81個;新建充電樁13455個;新增5G基站2556個,累計開通10848個,獲批國家“千兆城市”……
民生“關鍵小事”,就是政之所向的“頭等大事”。一件件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新氣象新變化。
我市扎實開展“聚民意、惠民生、推深做實為民辦實事”主題活動,市50項民生實事總體完成率超95%,其中38項已提前完成年度任務。
讓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續,需要堅守安全發展底線,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全力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工作,以解民憂、惠民生的務實舉措暖民心,為人民群眾帶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滁州市獲評首批“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連續8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市,省級平安縣(市、區)實現全覆蓋;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中級法院在全國調解工作會議上作交流發言,探索的“1+5+N”解紛工作法在全省“楓橋經驗”紀念大會上作經驗介紹……
源頭治理,方能預防化解矛盾糾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構建“一站式”解紛體系、推動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化解等工作納入市委常委會2024年工作要點,作為2024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內容。
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不斷強化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方式創新,積極促進社會矛盾減存量、防增量、控變量,有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天長市創新“兩支隊伍”“三種模式”“四個機制”,持續完善“皖楓蘇暢”跨省接邊聯調工作法。
全椒縣將儒林文化與調解工作理念有效融合,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儒林所愿”調解品牌。
定遠縣推行“村務聽證”,形成了“重要不重要,群眾來投票;能干不能干,群眾說了算”的民主決策機制。
南譙區整合基層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司法解紛資源,在鎮(街道)綜治中心設立“亭和美”解紛服務站,全面啟動“一庭兩所”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
瑯琊區探索創新“345”網格工作法,實行“群眾反映出題、協調共商議題、多方聚力答題”的“三環議事法”。
……
全市上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推深做實“1+5+N”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攻堅,以實際行動讓群眾成為最大受益者、最廣參與者,為平安滁州建設奠定了基礎,為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作了有益探索,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以“民生福祉”增進群眾“生活品質”,以“平安底色”提升群眾“幸福成色”,一幅幅以平安為底色的和諧生活新畫卷愈發多姿多彩,讓現代化新滁州建設的底色更亮、幸福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