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劉 晨)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文旅產業發展及宣傳推廣、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多點開花,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全年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5年“五一”假期,近30組知名音樂人齊聚滁州葫蘆果音樂節,加上大明文化旅游季等100余場文旅活動和110余條優惠措施,帶動全市接待游客546.8萬人次、旅游收入4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7%、20.7%,創歷史新高;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2.4倍、增幅居全國前五,民宿預訂量同比增長80%,我市因此在全省“五一”假日文旅市場復盤會上作典型發言。今年上半年,我市舉辦了瑯琊山初九廟會、龍蝦美食季等60場營銷活動,發放80萬元文旅專項消費券,撬動超400萬元消費;開通2條旅游公交專線,推出20余條主題線路,其中“醉翁之意 亭城賞花”之旅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上海文旅推介會吸引800人參與,“發現寶藏滁州”活動抖音話題播放量超5600萬次。在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和強有力的宣傳推廣下,我市旅游市場熱度高漲。1到6月,全市接待游客2189.8萬人次、旅游收入21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03%、13.54%。
與此同時,我市文旅產業提檔升級步伐加快。全市基本完成旅游資源單體普查,梳理名錄3692個,摸清了文旅“家底”。上半年,天長龍崗古鎮晉級國家4A級景區,江淮分水嶺風景道山湖景觀大道段獲評全國“公路+旅游”十佳案例,小崗村入選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百強村,品牌創建亮點突出。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煥發出新的活力。文物保護方面,全面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復查三普文物點1244處,新發現文物161處,其中臨淮關淮河石堤入選全省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明中都考古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鳳陽《天下中都》展覽獲評全國十大精品展覽優勝獎,為全省唯一。非遺保護上,我市與在滁高校共建成立滁州市非遺研究院,推進《滁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志》編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開展“非遺進景區”“非遺進校園”、學術研討會等活動20余場,參與人數超15萬人次,讓文化遺產深入群眾生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