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稻谷黃,秋收忙。連日來,定遠縣連江鎮稻蝦養殖基地的水稻喜獲豐收,龍蝦也忙著打洞、孵化;農戶們賣力地割水稻、捕魚、清塘、種草、整理防逃網,忙得不亦樂乎。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連江鎮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發展稻蝦產業號召,充分發揮境內池河及江巷水庫水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按照“政府引導、示范引領、協會聯結、品牌科技支撐”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化發展之路,不但促進了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成果,而且夯實了產業基礎助力鄉村振興,為全縣“五大產業”中的“蝦”產業發展打造了一個戰略支撐點。
政府引導 產業擁有牽引力
2017年以來,該鎮主要負責人多次帶領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赴湖北省潛江和江蘇省盱眙等地考察,學習稻蝦產業先進經驗。在政府的引導下,部分農業經營主體紛紛“試水”小龍蝦養殖,產業規模得以迅速壯大。
“經過全面、深入、細致的調研分析、考察學習和研討,連江鎮認為小龍蝦產業符合連江實際,小龍蝦產業的發展將會帶動連江鎮的農業提質增效,成為連江鎮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夯實連江產業基礎助力鄉村振興。”連江鎮黨委書記宋德勇說。
2018年初,連江鎮制定了稻蝦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按照“靠塘、沿河、繞庫”發展思路,整合資金提升產業核心區道路、水利設施,全面發展壯大“稻蝦”產業規模。2018年3月,由政府出資選送15名廚師前往江蘇省盱眙龍蝦學校學習小龍蝦烹飪技術,讓小龍蝦有了“連江味道”,并成功舉辦了2018、2019兩屆“小龍蝦烹飪大賽”。
龍蝦上市后,政府積極幫辦協調,成功將“江巷湖稻蝦”打入南京、無錫、合肥等地市場,并幫助企業成立了連江小龍蝦交易市場,有效解決了銷路問題,平均日交易量達到5000-6000斤,還吸引了江蘇無錫餐飲企業前來投資。
示范引領 模式具有吸引力
“我在龍蝦養殖基地干了五年,2018年就脫貧了,在這里不僅能學到技術,每年的收入大概在五、六萬元,對現在的生活我感覺挺滿意。”連江鎮江巷社區居民江義虎表示。
宋德勇告訴記者,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泵站串塘項目,連江鎮環庫(江巷水庫)打造核心面積500公頃的西湖現代農業(稻蝦)產業園,通過項目招引,吸引3家農業企業、16家農民合作社,以及46家家庭農場進駐,產業規模達6200畝。在小龍蝦產業發展過程中,飼料、產品交易、技術服務、冷鏈物流、餐飲服務等上下游產業日漸壯大。目前,全鎮共有小龍蝦產業技術員16名、經紀人8名,飼料、藥品等經營門店5家,冷鏈運輸車2輛。
截至目前,龍蝦養殖已達2.9萬畝,其中“稻蝦連作”1.98萬畝,小龍蝦年產量2000多噸,稻蝦米產量5500多噸,帶動農戶養殖306戶,其中貧困戶138戶,帶動剩余勞動力就業406人,人均年收入5萬元,為該鎮脫貧致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科技支撐 產品更具競爭力
在政府的推動下,連江鎮先后成立了龍蝦養殖協會、龍蝦烹飪協會,鼓勵他們抱團發展,有效提升小龍蝦產業化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并積極推動小龍蝦產業“繁、養、加、銷”一條龍發展。該鎮還積極邀請省、市、縣農業水產養殖技術專家開辦稻蝦共作免費技術培訓班,幫助養殖戶科學開展“稻蝦共作”種養殖。截止目前已培訓養殖戶600多人次。
“我們的龍蝦都是生態健康養殖,鎮龍蝦產業協會還專門聘請了南京農業大學的于汝林教授來指導,田間管理和喂養方式更加科學。特別要說的是,于教授獨家配置的16味中草藥配方飼料,養殖全程都投喂這種配方飼料對養殖的水質和底泥沒有影響,養出來的龍蝦體質好、個頭大、味道鮮!產品主要銷往南京、寧波等地。”連江鎮龍蝦產業協會會長、聯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楊軍說。
連江鎮先后注冊“江巷湖”小龍蝦和“江巷湖”稻蝦米商標,同時推動“稻蝦米”有機產品認證。通過不斷加大對外推介,“遠有陽澄湖大閘蟹,近有江巷湖小龍蝦”這句廣告語日漸“深入人心”,“小龍蝦”也成為連江鎮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