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后,天氣漸暖。走進來安縣雷官鎮滿滿家庭農場,在碧波蕩漾的稻蝦田間,蝦農們正在忙著捕蝦、分揀、裝框,一筐筐鮮活的龍蝦被裝車外運,到處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龍蝦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為龍蝦‘供餌、遮陰、避害’,不需要另外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就能產出優質綠色的龍蝦和稻米,并且還能有效地提高農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說起龍蝦養殖,滿滿家庭農場負責人徐長山如數家珍。
2018年,徐長山流轉了516畝稻田,探索稻蝦共養種植模式。稻田每年投入兩批蝦苗,一年四季都有龍蝦出售。目前他銷售的成品龍蝦,是去年秋季投放的蝦苗,現在大的有一兩八,市場價格八十元左右每斤;今年初投放的蝦苗,將在4月份上市,按照一畝地200斤,市場平均價格30元計算,預計光龍蝦一項收入就能突破300萬元。
農場緊臨滁河,為飼養龍蝦提供了天然的優質水源,再加上蝦苗是農場精心培育的優質苗,飼養出來的龍蝦不但賣相好,品質也非常過硬,自然不愁銷路。“一般起蝦前幾天,產品就被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地區的客戶搶購一空。”徐長山對自己龍蝦的銷路和品質都信心滿滿。
但徐長山并沒有僅滿足于此,對稻蝦養殖他還有更深遠的謀劃。他表示,今年下半年將探索“大棚養殖”模式,通過控制大棚溫度,反季節養殖小龍蝦,從而全面提高小龍蝦的產量和銷售價格。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奔小康。在“稻蝦共養”這種高效耕作模式的示范下,該村已先后有5戶農戶開展稻蝦共養,發展稻蝦共養水面3000多畝。滿滿家庭農場不僅為周邊農戶提供優惠、優質的蝦苗供應,同時還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帶動周邊農戶擴大種養面積,全面提高稻蝦共作的管理及生產技術水平,有效地帶動了周邊農戶增收、農業增效。
據了解,近年來,來安縣大力推廣“稻蝦共作”模式,著力加強稻蝦共作示范基地建設,培育壯大新型水產養殖經營主體,努力把“小龍蝦”打造成“大產業”,促進了農民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雙增收。截至2021年底,該縣稻蝦種養面積達13.5萬畝,其中百畝示范點190個,千畝示范點11個。自2019年連續3年實施稻蝦獎補,累計獎補資金達1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