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請看大屏幕,這些印章上的字你們認識嗎?”近日上午9點,滁州經開區長樂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的暑托班課堂上,書法老師楊成文話音剛落,小朋友吳弘睿便迫不及待地舉手搶答:“老師,我上完課回家查了資料,這是‘吉祥如意’,那是‘厚德載物’……”
“這里平時是老年大學的教室,暑假期間正好用來辦暑托班。”滁州經開區鳳凰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們把孩子上課時間安排得與家長上下班時間基本同步,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帶娃難’問題。”為確保服務質量,他們聘請專業機構老師、招募大學生志愿者,組建了20多人的師資隊伍,開設體育、書法、繪畫、歷史等十余門課程,努力滿足孩子們的多元需求。
“以前暑假,要么自己在家,要么跟媽媽去單位,感覺很無聊。”吳弘睿興奮地說,“在這里就不同了,不僅能學到好多新知識,還能認識新朋友,特別開心!”
上午10點半,瑯琊區龍池社區暑托班的教室里傳出陣陣歌聲。來自江南大學音樂系的志愿者常馨蓉,正帶領著50多名孩子放聲歌唱,一張張小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課程內容可豐富了!除了音樂,還有茶藝、木藝、工筆畫、柔力球、非洲鼓、鳳陽花鼓……消防員、交警叔叔也常來講安全知識,又好玩又能學東西,我們可喜歡了!”談及上暑托班的感受,王若昔一臉激動。
龍池社區負責人介紹,社區暑托班已連續開辦六年。今年踴躍報名的大學生志愿者多達180多名,加上轄區多家社會組織的加入,“師資”力量相當充沛。社區還延伸暑托班服務,既提供營養午餐,又安排舒適午休,免去孩子奔波之苦,也讓家長上班更安心。
“沒想到,免費服務還辦得這么好,真是暖了我們的心。”學生家長王娟動情地說。
在瑯琊區創業北路社區,暑托班同樣贏得了家長們的交口稱贊。“不光有手工課,還開展了讓泉研學夏令營、參觀金絲楠木博物館等活動,孩子在這里既學到了傳統文化知識,又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真是受益匪淺。”一位家長深有感觸地說。
如今,社區免費暑托班已在全市鋪開。各地社區積極探索,盤活公共資源,精心設計多彩課程,既有效緩解雙職工家庭的“帶娃焦慮”,又為孩子們打造了暑假快樂成長的“第二課堂”,架設起一座座傳遞民生溫度的“愛心橋”,成為我市基層治理與民生服務的創新實踐。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