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與一位在鄉村某景區做旅游管理的朋友交談時,朋友相告,其實鄉村游不缺各種硬件設施,包括服務、導游等軟件也慢慢跟上了,最缺的還是游客的文明素養和公德意識。朋友說,對他們來說,“鄉村游”就盼游客能“文明游”。
近年來,隨著各地新農村建設和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鄉村游也隨之“熱鬧”了起來。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各地鄉村的景區里都游人如織,有的欣賞鄉村美景,有的品嘗農家飯菜,有的在野外燒烤,有的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戲、暢游……鄉村游不但拉動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村民的經濟增收,可謂一舉多得。但美中不足的是,鄉村游也出現了與之極不和諧的音符。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也在有意無意中慢慢地損害了鄉村游的美名。有的游客任性采摘花朵,攀折樹枝,踐踏草坪;有的游客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有的游客燒烤時,故意燒毀草坪,還把吃不完的食物隨地亂倒,或倒入清澈的河水里;有的游客甚至在一些建筑物、樹木上用刀雕刻各種文字。試想,如此不文明的“鄉村游”,不是給這鄉村美景“抹黑”嗎?
因此,“鄉村游”也應帶上“文明”同行。每一位游客在景區里游玩時,都應遵守景區的規章制度,做到不隨意采摘花朵、不隨意攀折樹枝、不肆意踐踏草坪、不隨手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往河里扔東西,更不要故意到處胡亂刻字,要讓“文明”成為景區里一道最美、最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