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8月18日3版)
“以前一到梅雨季,屋里就成了‘水簾洞’,墻角滲水、地面打滑。”8月10日雨后清晨,來安縣工商宿舍居民王正翠拎著剛買的菜,踩著平整的新水泥路往家走,腳下的踏實感讓她笑意盈盈。60歲的王正翠在這兒住了快20年,提起改造后的環境贊不絕口:“你瞧,前面的停車場馬上就完工,以后孩子回家再也不用繞著小區找車位了。”
這座建成于20世紀90年代的老小區,曾是當地出了名的“老大難”,路面坑洼、污水橫流、電線像蜘蛛網似的亂拉……轉機出現在去年,來安縣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清單,專門投入100萬元啟動改造。短短幾個月,雨污分流管網、平整的水泥路就鋪到了家門口,連期盼已久的停車場、健身小廣場也一并建了起來,老小區悄然煥新顏。
“改造可不是簡單刷墻鋪路,得真把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變成暖心事。”來安縣住建局副局長池誠的話道出了改造的核心。針對小區汛期內澇這一“頑疾”,他們用“堵疏結合”的實招,一邊將低洼處的圍墻砌高擋水,一邊重新鋪設雨污分流管網,徹底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積水煩惱。更貼心的是,改造前住建局聯合社區挨家挨戶征集意見,讓改造圍著居民需求轉。
在藥材公司老舊小區改造現場,施工熱度正隨著氣溫一同攀升。縣住建局城建股副股長劉志龍手持卷尺仔細測量,逐一核對施工規范。“不僅要按工期推進,更要把好質量關,這是底線。”他對記者說,每個改造項目都要將質量放在首位。
為筑牢老舊小區改造的質量防線,當地創新建立了“日巡查、周通報、月考核”的全流程監管機制,同時聘請第三方監理機構開展全程旁站監督,通過多重舉措確保改造工程質量,讓居民未來住得安心、放心。
“2025年,來安縣‘為民辦實事’5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于7月底全部完工,總投資732萬元,改造建筑面積達17400平方米,惠及162戶居民。”池誠介紹。此外,根據居民呼聲新增的5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也已全面開工,預計12月底前就能竣工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