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省委提出的“創新之問”、市委提出的“創先爭優、創新突破”要求,作為滁州市主城區的瑯琊區立足區情謀突破,精準作答求實效,以創新驅動重塑核心城區發展新優勢,以實干擔當推動各項工作奮勇爭先,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創新之問:動能轉換必答題
對于瑯琊區而言,“為何要創新”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未來生存與發展空間的必答題。
作為滁州市中心城區,瑯琊區坐擁商貿繁榮、配套完善、人才集聚等先天優勢,已形成以“追光逐器、醫食共進”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體系,為加快創新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近年來,全區經濟發展持續向好,2024年高質量發展考核躋身全市第四,連續五年實現爭先進位;創新平臺建設捷報頻傳,連續兩年成功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創成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創新的種子在校園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些成績,不僅生動展現了瑯琊創新發展的良好態勢,更積蓄著未來持續突破的巨大潛力。
放眼區域競爭,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緊迫感時刻提醒瑯琊:唯有創新,才能打破空間瓶頸,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唯有創新,才能優化經濟結構,實現從傳統商貿主導向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蝶變。這既是落實省委部署、市委要求的政治自覺,更是瑯琊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與必然選擇。
創新之路:五大突破顯特色
當前,瑯琊正處在爬坡過坎、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聚焦比較優勢,瑯琊區融合五個“爭先進位”,堅定走出一條具有核心城區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以“項目爭速”鍛造創新引擎。瑯琊將項目建設視為創新的硬支撐,以加速度帶動創新能級提升。全區扎實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決戰決勝120天”攻堅行動,鎖定主導產業,全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創稅能力強、附加值大的頭部企業和優勢項目,力爭在10億元、3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招引上再破新局。拓展招商模式,加大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場景應用招商等招引力度,力爭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0個。全要素保障體系持續創新,從土地供應到政策支持,每一個環節都力求高效,確保全年項目轉化率達到50%以上,以源源不斷的優質項目厚植創新發展動能。
以“產業爭強”壯大創新主體。通過開展“智改數轉”專項行動,滾動實施技改項目10個以上,支持中潤、光智等龍頭企業打造數字化轉型示范典型。優化制造強區政策,力爭全年新增戰新產業企業2戶、專精特新企業5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戶。圍繞主城區商業優勢,著力打造天長路核心商圈,提升主城區集聚力和吸引力。
堅持“以樓強產、以園聚產”,加快推動瑯琊總部中心建成運營,全力培育6個稅收超千萬元樓宇,打造“1+N”現代服務業集群。同時,積極培育本土零售、餐飲品牌和老字號以及名優特產,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銀發經濟”,激發消費新活力。 以“改革爭先”激發創新活力。積極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探索,力爭全年爭取5項省級以上改革試點。區域合作的朋友越來越多,與上海楊浦區大創智園區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平臺的步伐不斷加快,借助長三角的優質資源為瑯琊發展賦能;與上海現代服務聯合會的合作持續深化,在服務業創新上尋找新突破;依托“陽明文化”載體,深化與余姚市的合作共建,文化賦能創新的路徑更加清晰。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外商企業招引力度不斷加大,鼓勵外資企業在瑯琊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讓國際先進技術與理念在這里碰撞;數字貿易創新發展,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持續優化服務,優勢企業“抱團出海”行動扎實推進,瑯琊制造產品正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科技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人才、技術、數據等創新要素活力充分釋放。
以“全域爭美”構建創新環境。認真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要求,高標準推進城市更新,持續升級市政設施,穩步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西澗渡村、鄧壩村省級精品示范村和太平村灣塘省級中心村建設如火如荼,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綠化美化同步推進,鄉村振興的畫卷徐徐展開。文旅融合的新場景不斷涌現,西澗渡村憑借省級特色旅游名村的招牌吸引游客紛至沓來,鄧壩村后備箱工程基地讓農產品變成旅游商品;元氣森林國家3A級旅游景區、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讓游客走進工廠感受產業魅力;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正在打造,在老建筑里書寫新故事。
以“民生爭暖”彰顯創新溫度。強化民生導向,用心用情辦好群眾“暖心事”,做優“一老一小”“滁州有讓 龍池有禮”“紫薇花開”“345工作法”等基層治理瑯琊品牌,著力把民生服務打造成瑯琊最美名片。對標對表“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評估標準,精準發力、補齊短板,全力做好“雙創”國家評估認定工作;深化城市醫聯體建設,穩步推進分級診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社區、鄉村,讓群眾看病就醫不用再跑遠路;持續建設農村幸福院和嵌入式養老機構,擴大養老服務覆蓋面,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創新之基:要素保障強內核
創新不是一時之舉,而是長久之功。要讓創新動力持續涌動,必須筑牢生態之基、完善機制之策。
加速構建“如魚得水”的創新生態。瑯琊區持續鞏固拓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持續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瑯琊深化訪企入村專題行動,聚焦科技型、外向型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建立“一企一策”數據庫,健全“即訴即辦”快速響應與“未訴先辦”閉環機制,努力做到“解決一個問題、規范一類事項、優化一個領域”。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迭代升級“亭滿意·瑯如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推動企業辦事訴求“一口受理、閉環辦理”,真正讓企業心無旁騖謀創新、抓發展。
全力打造“近悅遠來”的創新人才高地。瑯琊區全面挖掘人才與創新資源,力爭新獲批市級人才工程2項以上,實現省級以上人才工程申報和入選“雙突破”。持續深化與復旦大學共建中國式現代化行動研究實驗基地,拓展同南京大學等高校合作,推動人才創新活力充分涌流。依托滁州“滿天星”人才街區,做強“1+4”人才服務平臺功能,強化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驛站的規范化運營與特色服務,構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務環境。
靶向集聚“活力迸發”的創新要素。瑯琊區積極引進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在瑯設立研發機構,中潤新能源研究院、光智科技實驗室等聚焦技術攻關、探索前沿領域,啟迪之星加速器、企業海智工作站、滁州學院成果轉化分中心等發揮載體作用,多元協同、開放共享的區域創新網絡加快構建。創新主體培育持續深化,力爭省級以上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實現突破,讓創新“領頭雁”更具引領力。
創新之問,必須用行動回答。瑯琊區奔著問題去、盯著弱項改,在鍛長板上出實招、在補短板上見真章、在育新板上求突破,力求穩中奮進、全力爭先進位,努力走出一條依托創新驅動、強化實干導向、彰顯城區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