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總是和春風拂面、春光明媚、春色滿園、春意盎然聯系在一起的,那么生機勃發,那么充滿希望。大自然如此,我市的旅游業亦如此,旅游業發展的春天真正到來了。讓我們張開臂膀,熱情擁抱這個姹紫嫣紅、鶯歌燕舞的春天吧!
從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律來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以后,文化旅游方面的消費將進入爆發式增長期。最關鍵的是,我國正在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文旅康養產業,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實施生態發展、綠色發展,不斷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這些都和旅游業密切相關,或者為發展旅游創造了良好的宏觀條件。更重要的戰略機遇是,我們周邊的長三角是中國人均收入水平最高、消費水平最高的地區,而且周邊的市場培育得越來越完善。特別是交通狀況的極大進步,既改善了我們的區位條件,凸顯了我們的區位優勢,同時也給這些游客走進滁州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條件。這些都是我們發展旅游最大的機遇,我們沒有理由不抓住這些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自去年全市旅游業發展大會后,市、縣兩級黨委、政府都把旅游業發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比過去看得重了,抓得緊了,認識有提高,工作有力度,成效很明顯。但毋庸諱言,與目標要求相比,與群眾的期待相比,與周邊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相比,與滁州旅游資源稟賦相比,與我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相比,還不盡人意。主要表現在“六缺”,一是缺少龍頭,缺少龍頭項目,缺少旅游目的地項目;二是缺少內容,不少旅游項目光有外殼,沒有“瓤子”,外表光鮮,內里空空;三是缺少人才,旅游專門人才匱乏,“門外漢”難當大任;四是缺少資金,優質資源在手,找不到投資合作伙伴;五是缺少服務,整體服務水平不高,沒能在旅游中體現服務價值;六是缺少合力,各自為陣,配合不夠。
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要認真梳理,深刻剖析,找出癥結,對癥下藥。首先是強化策劃,提高策劃水平。策劃是決定文化旅游產業成功與否的第一要素。要把滁州的山水文章、文化底蘊、生態稟賦、資源特色、歷史傳承等挖掘好,把文化融進去,打造我們獨特的旅游產業鏈和產品鏈。其次狠抓骨干項目,發揮牽引作用。抓好一批10億元、50億元乃至百億元的重點項目,凸顯龍頭帶動作用,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再次是延伸旅游線條,做好“旅游+”“+旅游”文章。要上下延伸旅游鏈條,在吃住行、游購娛方面下功夫,并拓展到旅游地產、旅游養老、旅游體育、旅游休閑等多方面。還有就是創優服務,提升整體服務質量。把服務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做,注重每個方面、每個環節、每個細節,做到所需就有服務,服務滿足所需。
旅游業作為關聯度極高的產業,涉及到各個方面,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將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把其作為主導產業來培育打造,不斷抓、深入抓、持久抓、一刻不停地抓,才能久久為功。外地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借鑒,就是抓旅游工作要突出“四個一”,就是一把手、一班人、一個點、一個面。旅游業是“一把手工程”,要靠主要黨政領導強力推進;要有一班人去謀劃、去實施、去落實;要有一個龍頭項目,起引領作用;要有相應的串珠成線的旅游項目,提升整體旅游環境。各行各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全市人民共同參與,通過幾年的努力,我市的旅游經濟一定能夠做出一篇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