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29日舉行發布會,邀請消防、安全生產、交通、應急醫療等方面專家,介紹假期出行出游安全知識。發布會強調,假期出游要遠離非正規的“小眾秘境”,注意防范極端天氣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等災害。
出游謹慎前往“小眾秘境” 防范極端天氣
據預測,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23.6億人次,每天約2.9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2%左右,交通運輸、餐飲娛樂、景區景點等將迎來客流高峰。
發布會介紹,一些非正規的“小眾秘境”和“網紅打卡點”,看似人少景美,實則是“無人監管、無應急預案、無救援保障”的“三無”區域,存在不少的安全隱患。在出發前,牢記“四要四不要”的原則↓
“四要”就是:要選正規景區開放路線,避開“野路”;要帶專業導航設備(如北斗終端)、頭燈、止血繃帶等應急物資;要在出發前72小時起查官方氣象與地質災害預警;要結伴而行,向親友報備路線和返程時間。
“四不要”就是:不要輕信社交平臺非專業攻略;不要擅自進入未開發區域;不要盲目挑戰高難度路線;不要在暴雨、大風等惡劣天氣出行。
專家提醒,秋日天氣多變,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風險不容小覷。發現溪水暴漲、水質變渾或山谷異響,要立即沿垂直溝谷方向向高處跑,不要沿溝谷避險,也別在橋梁、低洼處、陡坡下停留。
“網紅”旅游項目勿冒險 行前安全細檢查
當前,網紅吊橋、玻璃棧道等新興娛樂項目成為許多游客的熱門選擇,游玩時應注意什么?假期出游前應做好哪些安全檢查?
發布會介紹,吊橋浮橋、玻璃棧道等“網紅”旅游項目,一旦因超載運營、設備維護不當或遇極端天氣,很容易引發人員滯留、墜落等安全事件。入場前,要注意查看景區對外公示的營業執照、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操作人員資格證是否齊全,三證缺一不可;檢查安全帶、救生衣、防護欄等裝備是否完好;對照景區的“風險告知”,評估自身狀態,切勿冒險參與。
體驗過程中嚴禁搖晃設備、嚴禁在護欄邊緣站立、嚴禁探身拍照。假期進入人員密集場所,要先找“安全出口”牌、隔離欄,確認逃生路線及應急集合點。遠離臺階、狹窄通道等物理風險點。身陷人員密集區時,雙手交叉護胸撐出呼吸空間,隨人流慢移,嚴禁逆行、停步、彎腰撿物。一旦發現異味、異響或聽到廣播叫停,嚴格服從工作人員指令,貼墻快速撤離。
舉家長期出游前,要認真檢查家中的電器線路和燃氣灶具。
江蘇消防專業技術一級指揮長 周廣連:家庭火災預防,一定要記住一句口訣:“三清四關”。“三清”就是清走道、清陽臺、清廚房。“四關”就是關火源、關電源、關氣源、關門窗。
專家提醒,如果假期選擇自駕出游,要重點檢查“油、水、電、輪胎及機械性能”,確保車輛狀態良好。車上常備醫療急救包,備足常用藥。發生外傷或骨折時,遵循“止血、包扎、固定、防感染,避免二次傷害”的原則,對傷員進行檢查和救護,及時撥打120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