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本網評論 > 正文

回望上世紀八十年代來安農村扶貧工作

1979年9月,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下達后,各種不同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如雨后春筍般地在來安縣農村普遍推行。隨著包干到戶生產隊的不斷增加,因種種原因導致生產仍很困難的農戶也在增多。為什么會出現上述情況,縣委通過分析認為,農村的貧困戶,過去就存在。實行責任制后,農戶間勞力強弱、家底厚薄、技能高低等差別的存在,有的上升快些,有的上升慢些。個別遇天災人禍或不好好勞動的,還可能拉下來。如不采取措施,貧富差距將會增大。就這樣,農村扶貧工作擺上了縣委的議事日程。

來安縣八十年代的農村扶貧工作,首先是由縣民政部門搞起來的。從扶貧對象上看,由扶助貧困戶到扶持貧困隊、貧困村;從扶貧內容上看,由物質上的資助到精神上的扶志,再到幫助提高勞動技能、改善經營管理方法、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從扶貧力量的安排上看,由縣委、政府和部分單位主要負責人包戶,到組織機關干部包戶,到單位集體包戶、包村,直至單位包鄉。

1981年夏,全縣面上開展扶貧工作之初,縣委運用農業聯產承包制的經驗,采取各級干部包干扶貧濟困的辦法,“五大班子”成員每人包扶一戶,還動員縣直機關,區鎮鄉村干部參與包扶。在他們的帶動下,共青團、民兵、婦女等組織都加入到扶貧隊伍中來,不少專業戶、先富戶也主動要求包戶扶貧。1985年底,全縣參加包戶扶貧的干部和專業戶、富裕戶共3900多人。按照“人均收入60元以下、人均口糧300公斤以下”的標準,占全縣總農戶6.6%的5319戶貧困戶,戶戶有人扶持。當年,除其中的118戶因缺主要勞力轉為社會保障戶外,其余戶人均收入增加到315元,人均口糧增加到400多公斤,脫貧率97.8%。

來安縣八十年代的農村扶貧,不僅以其成效回答了當時人們普遍關心的“兩極分化”問題,還為建立完善聯產承包責任制做出了貢獻,而且促進了黨群干群關系改善、促進了社會風氣的好轉,勞動者的精神面貌、勞動生產技能和農業生產條件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剛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會兒,縣區社三級干部下隊往專業戶、冒尖戶家跑得多,很少去貧困戶家,加上對貧困戶生產上出現的問題解決不夠,午秋兩季兌現合同又要上門催要,造成黨群干群關系淡薄。扶貧工作開展后,各級干部把扶貧作為自己的工作責任,抽空就到他們家中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存在的問題,體現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密切了相互間的聯系。扶貧中,有的同志把節假日當作“扶貧日”,幫助安排生產,落實有關措施,有的還到田間地頭參加鋤薅收割;原來對農業一竅不通的,也關心起農時節令,學習育秧、防病治蟲和多種經營知識。扶貧對象家中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各級干部時刻記掛在心間。縣直機關的同志主動捐款捐物,解燃眉之急,助弱者之需。據統計,共捐款24萬多元,糧票近萬斤,衣服8200多件。

扶貧工作的開展,使一部分缺少資金、勞力、技術的農戶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激發了他們的熱情,積極投身到脫貧致富行列,面貌很快有了改觀。但有些扶貧戶,盡管給予了較多的支持和幫助,效果不明顯。究其原因,這些戶大都志短身懶,缺乏奮發向上的志氣。幫扶單位既重視物質資助,又重視思想教育,扶志扶本,標本兼扶,使他們增長了脫困的勇氣。張山公社有個扶貧戶,因好賭妻離子散。確定為扶貧對象后,一度沒有對癥下藥,扶貧沒有起色,有的人講他是“屬豬大腸的扶不起來”。縣負責扶持的同志思想工作、物質幫扶兩手抓,促使他去除惡習,立志創業,農副業生產干得非常起勁,第二年就成了面條加工專業戶。

從1984年起,縣里組織120多名國家農技干部和58名農民技術員,扶持了240戶貧困戶,開展農林牧副漁綜合科技扶貧。有的培訓技術,引進良種;有的充當某項專業承包的“軍師”;有的傳遞信息……通過科技扶貧,使他們中的許多扶貧戶學到了技術,有的還成了專業戶。武集鄉有個扶貧戶,原先缺吃少穿,生活極為貧困。在水產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承包集體40畝水面發展水產養殖,還干起了魚苗繁殖,1984年成了萬元戶。

來安縣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扶貧工作的實踐告訴我們,解決貧困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調動各方面力量,從解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問題入手,群體幫扶,綜合治理。1986年起,來安縣走上重視扶持貧困村隊改善生產條件的“造血”式扶貧的路子,幾年間共幫助貧困村新建電灌站7處,小型水庫、當家塘壩18座,擴大灌溉面積5500多畝;9個貧困村架通了高壓供電線路;新建整修公路30條,100多公里;興辦各種經濟實體18個,年增產值150多萬元;創辦小學5所,新建校舍78間,使兒童入學率由原來的62%提高到95%。地處北部邊遠山區的楊郢鄉石界牌生產隊,解放30多年來,這里水、電和通往外界的公路“三不通”,群眾要跑10多里挑水吃,老人甚至連汽車都沒見過。通過扶貧,1986年底修通了路,架通了電,建了蓄水池,還蓋了9間校舍,窮山村開始有了生機。1987年春節,生產隊長率領社員代表遠道來到縣城,敲鑼打鼓向縣委、縣政府送了感謝信。

1983年9月21日,《北京周報》以《扶助貧困農家》為題,分別用英、日兩種文字和四個整版的篇幅,向國內外詳細報道了安徽省來安縣開展農村扶助貧困戶的情況,同時刊登了來安縣領導干部和農業科技人員幫困的照片。在這前后,《人民日報》和省內外其他報紙以及廣播電臺,也多次刊登和廣播了來安縣扶貧的經驗。來安縣領導還曾三次去北京,分別在中央民政干校學習班、全國第七和第八次民政工作會議上作過匯報。到1988年底,北京、上海、河南等19個省市的18個地區和37個縣的實際工作者、從事理論研究的同志,以及9所高校的一些師生到來安縣參觀考察;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拍攝了30多組扶貧鏡頭;有關助困幫扶的19張照片,還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征集收藏。     

(作者系來安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責任編輯:陳姝妤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嗯~啊~哦~别~别停~啊老师| 中国午夜性春猛交xxxx|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 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 国产XXX69麻豆国语对白| www.99re5.com| 欧美性巨大欧美| 国产人成午夜电影| 一级午夜a毛片免费视频|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白丝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青青青视频在线| 好男人影视在线WWW官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臂a∨|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太深了灬舒服灬太爽了|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超清首页国产亚洲丝袜| 小雪坐莲许老二的胯上 | 国产剧情麻豆剧果冻传媒视频免费| 三级黄在线播放| 欧美视屏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h视频|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办公室系列观看丝袜|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特黄黄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国xxx69视频|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