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老張,是個微信迷。每天閑暇,不是低頭在刷朋友圈,就是轉發圈里的各種信息。有時,還把一些自認為重要的“信息”轉發給我。一開始,我認真拜讀,并幫他廣為轉發。一段時間下來后,我再也不轉發,老張所謂朋友圈里轉發來的各種信息,除了心靈雞湯溫潤人心外,大多屬于不實信息或帶有抹黑、詆毀性質的言論,一些所謂的“小道消息”,更是唯恐“天下不亂”,經不起推敲。
譬如前兩天,老張轉發給我一條消息,說“周潤發因病逝世”。我大吃一驚,立馬上網搜素,原來是假消息。這不是周潤發第一次“被死亡”,而比起被死亡大戶趙本山和劉德華來說,這種卑劣行徑也僅是近兩年才開始盯上周潤發的。還有一則關于馬云的,說他全世界有20多套豪宅。第二天,馬云就辟謠說,自己是假新聞的受害者,“有人說我全世界有20多套豪宅,我也很好奇我在哪兒買了那么多房子,辟謠沒人看。現在是我們在受傷,但最終受傷的人是傳播謠言的人。”
生活中,像老張這樣熱衷網絡轉載的大有人在。這些信息傳播者,自認為代表“公平、正義”,其實,很多時候,一顆善良的心,往往被別有用心的網絡謠言者綁架了。
由此我想到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災難在給我們帶來了沉重傷害的同時,也防不勝防地發生諸多“次生災害”。在災難面前,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道聽途說,發布不實的視頻、消息等,不僅讓災區的人陷入恐慌之中,給當地的人們帶來生產、生活中的二次傷害,更導致救援力量不能精準地開展救援行動,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天災是一種傷害,謠言是另外一種看不見的精神傷害,有時真如滔滔洪水,讓不明就里的人們陷入更大的恐慌。
謠言有時就是某件突發事件的催化劑。經過別有用心者的鼓動,瞬間發酵,產生巨大的破壞效應。印象最深的是前幾年天津大爆炸。一個叫“命運中的漏網之魚”的人,在QQ空間發布大量不實信息,被大量不明真相網民瀏覽和轉發。事件發生后,更可氣的是,一個叫楊某某的人,利用三條微博謊稱自己的父親在爆炸中身亡,騙得3700多名網友現金打賞,涉及金額達9萬多元,連一些網絡大V也被騙中招。仿佛已經形成了規律,每當自然災害、重大事故或突發事件來臨,總有一些人制造、傳播著匪夷所思的謠言。這些蠱惑民眾、擾亂社會秩序的謠言已經成為災難之后的人禍,嚴重影響政府對突發事件的處置和民眾恐慌情緒的平復,成為大災后的另一種“次生災害”。
不可否認,在一個你有“登場權利”,我有“圍觀自由”的時代,網絡謠言就像計算機病毒樣,有不同變種和版本,在不斷變換著面孔和情節。他猛于虎,讓坊間百姓,看不清什么是晴?什么是陰?什么是霧霾?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謠言止于智者。消滅謠言并避免由此引發的“次生災害”,需要公民用一雙智慧的眼睛,明辨是非曲直,更需要政府信息的公開透明。如此,才會還我一片晴朗的網絡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