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我省依托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運用空間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技術,探索打造“皖農云圖”農業農村高價值數據應用場景,將數據轉化為新型生產要素,有效提升全省農業農村管理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據悉,“皖農云圖”采取“多源數據一體”策略,從數據冗余到價值提純,將安徽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已匯聚的原始數據進行清洗與解析,形成統一、權威、鮮活的農業農村高質量“數據資源庫”。平臺集成近10年省市縣三級農業發展情況、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結構化數據和全省鄉村建設、農作物“四情”等非結構化數據,目前已匯聚涉農高價值數據25.6萬條,農作物空間分布數據集1.5億余條,形成農業產業發展、和美鄉村、高標準農田、農業大模型等四個專題。
“皖農云圖”依托GIS平臺與空間分析能力,將多源數據轉化為直觀的一張圖,在田間地頭做到“點開即看、一屏掌握”。基于手機定位,平臺可以自動呈現所在縣區農業發展基本概況、在全省排名前十的優勢產業、所在精品示范村建設規劃和成果等情況,做到在田間地頭隨時掌握當地農業農村發展底數。此外,平臺通過共享利用省自然資源廳非農化調查數據,實時呈現農作物長勢實拍圖片。在衛星影像底圖上精準疊加高標準農田分布與屬性,支持按定位或自選區域查詢,顯示歷史項目、建設規模等信息。
“皖農云圖”采用“DeepSeek推理模型+自主訓練YOLO模型+通義千問圖像解譯模型”的“三模協同”技術架構,具備更高水平的圖像識別與智能問答能力。平臺重點針對我省水稻、小麥等主要作物病蟲害,訓練病蟲害檢測數據20余萬條,綜合識別準確率在80%以上。用戶只需手機拍照上傳,即可快速獲取病蟲害識別結果與防治建議,為一線生產提供即時智能的決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