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1月7日8版)
冬日,走進滁州市鳳陽縣棗巷鎮黃咀村,一條條瀝青路整潔平坦,修到家門口;一幢幢農家小院環境清幽,村民怡然自得;一幅幅接地氣、反映農村生活面貌的彩繪躍然墻上,扮靚村莊顏值……
黃咀村位于鳳陽縣東北部,淮河中游,過去一窮二白,無產業基礎,人居環境差。從2021年開始,安徽科技學院等單位選派駐村工作隊定點幫扶。工作隊入駐后,堅持黨建引領、心系群眾急難愁盼,積極發展產業,大力改善人居環境。三年時間,村集體經濟收入從10.1萬元躍升到179.3萬元,通過“淮干工程”搬遷,村莊也舊貌換新顏,再現“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光景,走上了產業強、村莊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快車道”。
走進黃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場,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彈唱、下棋、聊天、打乒乓球,歡聲笑語相互交織,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在村西口,村辦企業樂豐食品加工廠車間里同樣是一派熱鬧場面:裝滿鮮食玉米和各種雜糧豆的塑料筐擺放在車間中央,幾名村民熟練地將這些土特產分揀、打包、封箱,等待出庫發往市場……
“玉米680斤、黑豆2000斤、紅豆1650斤……扣除給農戶的支出成本和加工成本,村集體預計能增收5萬元,還能帶動40余名脫貧群眾就業……”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江旭聰和村書記細算收入賬。
駐村工作隊入駐以來,以產業富民增收為目標,依托資源優勢,著力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子。在安徽科技學院大力支持下,該村積極發展農產品生產加工項目,因地制宜挖掘“土特產”,并通過科技特派員下鄉等方式為農民“送技術、送服務”,提升農產品科技品質,做到綠色有機、營養完全、天然味美,截至2024年11月,“土特產”銷售已幫助增加村級集體經濟30萬元。
除了集體經濟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駐村工作隊還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堅持群眾事情商量著辦,定期舉行“板凳會”聽取群眾意見,舉辦“暖心助學”“送戲下鄉”“送春聯”等活動,評選“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婦”等,引導群眾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讓文明新風深入人心,吹進尋常百姓家。 (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