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晶隆半導體材料項目主體工程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總投資105億元;
3月18日,總投資3億美元的先進半導體材料(安徽)有限公司正式落成投產;
8月8日,Micro-OLED微顯示模組項目簽約落地滁州,一期投資20億元;
10月19日,惠科電子紙顯示模組整機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投資約80億元;
……
好消息接踵而至,折射出我市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邁出的鏗鏘步伐。
近年來,我市堅定不移抓機遇、揚優勢、促發展,推動半導體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截至目前,全市半導體相關產業企業96家,其中規上企業82家。滁州市新一代電子信息集群獲批安徽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全椒縣電子新材料產業集群、南譙區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產業集群獲批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今年前九個月,半導體產業實現產值330.7億元,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興動能。
追“芯”突圍嶄露頭角
半導體產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對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2021年召開的滁州市第七次黨代會上,我市將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南譙區南浦合作示范區主導產業。該區結合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發展定位和地處南京、合肥集成電路產業鏈“雙鏈”交接處的區位特征,明確圍繞封裝測試、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制造及功率器件制造等細分領域為主的產業發展定位。
2021年12月,隨著全市首家晶圓制造IDM企業——滁州華瑞微電子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南譙區實現半導體產業“從0到1”的突破。三年來,總投資105億元的晶隆半導體、50億元的博晶顯示科技、30億元的華瑞微IDM芯片制造、10億元的拓維光電等近30個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項目陸續簽約落地,涵蓋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制造等多個領域。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南譙區半導體產業迅速崛起的成功示范,只是我市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縱觀全市,半導體產業發展呈現多點開花、串珠成鏈之勢。全椒縣圍繞半導體材料產業,成功引進南大光電、秀朗新材料、亞格泰等企業,著力打造電子材料產業園,被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授予“全國電子新材料產業基地”稱號。滁州經開區的長電科技、惠科光電、立訊精密等重點企業不斷加大投入、新上項目,產業發展活力四射。瑯琊區引進光智科技項目,具備了從“材料生長、芯片設計、器件制備到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規模化生產能力。蘇滁高新區引進先進半導體、達亮電子、愛沃富等產業項目,產業發展展現蓬勃態勢。
向“芯”而行,滁州“跑步”入場。如今,作為半導體產業的后起之秀,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半導體封裝測試、電子特氣等高純材料、電子元器件為主導,新型顯示、LED照明等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產業鏈的日趨完備,吸引越來越多的關聯企業順勢加入,協同發展。
記者從市工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半導體產業續建項目共71個,總投資705億元;其中,總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投資10億元(含)以上項目15個。新簽約項目24個,總投資191.4億元。儲備(在談)項目52個,總投資573億元。
“接下來,滁州將立足半導體封裝測試、半導體材料、光電器件產業優勢,大力引培半導體龍頭企業,做精做強半導體特色細分領域,健全產業配套體系,逐步形成以半導體特色制造、先進封測、高端材料為核心的半導體配套產業集聚高地,及以智能家電家居、智能儀器儀表為核心的半導體下游應用研創示范基地。”市半導體產業鏈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市將力爭在半導體封裝測試、半導體材料、特色制造等領域形成核心配套產業集群,在半導體光電器件、分立器件等應用領域形成產業應用示范基地,有效支撐長三角地區及全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形成品牌影響力。
“雙招雙引”提速發力
我市始終把“雙招雙引”作為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第一抓手”,一切圍繞招商轉,一切圍繞項目干,抓實“謀、引、落、轉”全過程,“虎口奪食”搶項目,奏響“雙招雙引”大合唱、最強音。
堅持“頂格戰法”,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大力度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探索構建領導帶頭、部門跟進、市縣落實的上下貫通、縱橫聯動工作體系,形成頂格謀劃、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工作新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出征,全面走出去、請進來,捕捉信息、對接客商、搶占賽道。今年以來,市級黨政領導累計外出招商100余批次、拜訪企業超280家。各縣(市、區)及滁州經開區、中新蘇滁高新區主要負責同志以及第五批縣干招商組主動挖掘資源,采取登門拜訪、敲門招商等方式累計接洽項目千余個。
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招大引強”是關鍵一招。我市持續開展“招大引強”攻堅行動,壓茬推進招商引資季度攻勢、專題招商推介等活動,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行業百強等,緊盯產業龍頭企業、正在接觸的行業領軍企業,持續跟蹤、緊盯不放,全力招引一批支柱型項目。同時,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托現有在滁發展的行業“領頭雁”,變“朋友圈”為“項目池”,形成“滾雪球”式的集群效應。
做強產業集群、拉長產業鏈條,離不開精準招商。各地專業分析重點產品上下游協作關系,精準招引關鍵環節、核心部件、重點材料項目,推動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南譙區依托寧滁新型功能區,重點招引半導體先進封裝、特色工藝制造相關產業,促進產業集聚。全椒縣圍繞半導體電子特氣、電子化學品等領域,瞄準行業龍頭企業,打造半導體材料產業集群。滁州經開區、中新蘇滁高新區則聚焦封測、光電器件等,招引目標企業。天長市依托滁州學院半導體產業共性技術研究中心,開展精準招商,重點發展傳感器產業。其他縣(市、區)結合地域實際,細化產業發展主攻方向、龍頭企業培育清單、補鏈延鏈強鏈重點,全力招項目、強配套、興產業。
不僅如此,我市還瞄準新市場、新產品、新技術,不斷開辟細分領域、新興賽道,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基地”向“價值高地”轉換。加快平臺建設,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旗幟性抓手,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為牽引,加快推進行業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不斷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加強招才引智,深入梳理摸排企業人才需求缺口,滾動更新產業鏈人才需求目錄,組織企業參與“星耀滁州·會客虹橋”“千企百校”校園招聘、揭榜掛帥等活動,以更大力度引進產業緊缺人才。加速智改數轉,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5G通信、物聯網等技術廣泛應用,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聯系,不斷提高半導體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水平。
增值服務優化生態
“項目2021年4月開工建設,2022年3月首條產線投產,2024年3月項目首期建設全面落成投產,刷新了公司制造基地建設速度。”雖距先進封裝材料國際有限公司滁州生產基地正式投產已有大半年時間,如今回想起項目建設過程,該公司負責人仍對“滁州速度”“滁州服務”贊不絕口。
一句真誠評價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實效。
營商環境是發展競爭力的“風向標”,是改革驅動力的“突破口”,更是政府服務力的“試金石”。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創優營商環境工作,堅持對標省外先進、對標省內一流,將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連續三年將創優營商環境作為“新春第一會”的重要議題,堅持把營商環境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全力構建“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的新格局。先后出臺全省首部營商環境地方性法規《滁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國首部《證照并銷地方標準》等制度性文件,從政策端、創新端、服務端、機制端協同發力,持續擦亮“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
今年,我市更是在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踐諾守信的社會環境基礎上,推動“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全面提升,制定出臺《滁州市全面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總體方案》,變過去“政府有什么、給什么”為現在“市場主體要什么、給什么”,以企業獲得感為核心,堅持企業有感、創新引領、系統集成、數字賦能原則,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構建“124+N”增值服務體系架構,推動營商環境向“優”而行、層級躍升。
政務服務能力強不強、效率高不高,企業的感知最敏銳、最深刻。我市持續營造“無事不擾、有事必應”服務企業模式,貼心當好服務企業和項目的“店小二”,以最優的政策、最好的環境、最暖的服務打造投資“洼地”。
建立企業訴求“掛號制”推進“企呼政應、接訴即辦”工作機制,依托“民聲呼應”“省為企服務平臺”“12345營商環境監督分線”“滁州市企業服務直通車”等線上線下平臺,多渠道全天候受理企業訴求,實現“一口收辦”。重點涉企政務服務單位負責人每月以企業身份走流程、以工作人員身份坐窗口等方式,轉換角色、一線辦公,全流程深入體驗線上線下辦事過程。目前,全市11.04萬政務服務事項,平均辦事環節減少10.23%,減少提交辦事材料21.98%,平均審批時限減少34.38%。企業群眾好評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