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暑氣不減,但南譙區龍蟠南苑小區居民議事亭里卻熱鬧不已。
長廊下,七八位老人坐在陰涼處的凳子上,開心地聊著家常;一旁的孩子們快樂地奔跑著,不時發出清脆的笑聲。
“太陽曬不到,雨也淋不到,大人、孩子都喜歡到這里玩。”居民錢大云高興地說,在這里,居民不僅能拉家常,還能享受到各種便民服務。
“可不是嘛,每隔一段時間,社區、物業都會舉辦便民活動,提供的服務有義診、義剪、洗地毯、洗鞋子等,當龍蟠南苑的居民真是幸福!”一旁的湯夕嵐補充說道。
說話間,龍蟠南苑社區工作人員鄭丹丹、范文文等,與小區物業主管王祥一道走了過來。
“這段時間,電信詐騙事件在外地時有發生,你們一定要多加小心,可得把養老錢看好了。另外,大家對便民服務還有什么需求,盡管提……”宣傳完防電詐,鄭丹丹開始向大家征求意見、建議。
據了解,龍蟠南苑小區是安置小區,很多居民都是從鄉下搬來的,有嘮嗑的習慣,之前大家就到小區的露天廣場上聊天,但夏天曬、雨天淋,特別不方便,呼吁建個納涼亭。去年下半年,南譙區龍蟠街道人大工委進小區開展“關注民生提建議、五級代表在行動”活動,人大代表在征求意見時,社區反映了居民的訴求并得到了重視。后來,在南譙區人大常委會的關心支持下,社區投入近20萬元,建成了這個居民議事亭。
龍蟠南苑社區負責人張媛媛說,基層社區治理千頭萬緒,關鍵在于群眾支持,關鍵在于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如今,市、區兩級人大在龍蟠南苑小區建成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中心,作為實踐中心的重要單元,議事亭已經成了聯系群眾的新紐帶、服務群眾的新橋梁、議事協商的新路徑。圍繞著群眾的需求,各方力量在這里匯集,一個個民生問題陸續解決,社區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說起變化,王祥感觸更深。他說,有了這個議事亭后,物業收集群眾意見、建議更方便了,掌握業主的需求,精準提供服務,業主的獲得感增強,對物業也越來越認可,“過去我們小區的物業費收繳率是40%多,現在已經提升到了75%”。
“遇事能找到人說,說了真管用。在我們小區,小事我們找社區、物業反映;大事或難解決的事,我們就到實踐中心找人大和人大代表,通過他們向有關部門反映。這些年,在人大的監督呼吁下,小區下水道不通、停車難等問題迎刃而解。”采訪中,居民余尚泓望著議事亭墻壁上寫著的“民事、民議、民定、民評”八個大字,對未來的生活更加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