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滁州市南譙區持續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切實推動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堅持系統推進,繪好“路線圖”
堅持全局觀念、高點定位、整體謀劃、協同發力,積極推進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
高點謀劃。強化頂層設計,注重制度先行,聚焦組織體系、治理隊伍、服務陣地、工作機制等進行全方位制度設計,先后出臺網格化管理、“皖美紅色物業”、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雙服務雙報到”、深化“八有八建”建設等制度措施,明確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重點工作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
高位統籌。始終堅持把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作為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的“一把手”工程,頂格推進,構建黨委統攬,上下聯動、內外融通的城市基層治理格局。堅持三級書記分級領辦基層治理“書記項目”,建立動態化管理、節點化推進、項目化落地工作機制,推動書記帶頭選題、領題、破題,以項目“小切口”推動治理“大提升”。
高效推進。每年分層分級制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清單,層層傳導壓力,推動責任落實。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組織街道、社區先后聚焦網格管理服務、小區治理等主題,開展項目化攻堅、工程化推進、品牌化打造,形成“一格一姐”“香樟樹下”等一批基層治理品牌。
突出黨建引領,鍛強“紅引擎”
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著力激活基層治理的“紅色動能”。
建強“動力主軸”。堅持街道、社區黨組織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深化黨工委抓社區黨組織、社區黨組織管黨員、黨員帶群眾“抓管帶”機制,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黨總支)—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實現組織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有形有效覆蓋。
織牢“紅色根系”。推行“支部建在小區(網格)上”,建立小區(網格)黨支部84個,按照有能力、有熱情、有公心“三有”標準,采取社區工作者“兼任一批”、小區優秀黨員“推選一批”、退休老干部“派駐一批”,選優配強小區(網格)黨支部書記,切實把黨的組織“根系”有機嵌入基層治理體系。
激活“紅色細胞”。堅持單位聯網、黨員聯戶機制,結合文明創建,推動全區54家企事業單位包保聯系366個社區網格、1100多名在職黨員到包保社區報到,每名黨員聯系若干居民,推動形成“一人帶一圈、一圈帶一片”的示范帶動效應。
凝聚多元合力,激活“強磁場”
持續深化黨建聯建機制,著力構建融合共治“強磁場”。
“黨建聯建”聚合力。持續推進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建設,吸納180余名轄區內機關事業單位、共建單位等黨組織負責人擔任街道社區兼職委員,建立“大黨委”輪值制度和黨建聯建聯席會議制度,整合各類資源力量,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紅色物業”提效力。加強物業黨建聯建,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抓總作用,統籌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及居民等力量,構建“1+3+N”物業服務協調共治體系,切升物業服務效能。銀花西村小區等4個小區分別獲評省、市級“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
“居民自治”激活力。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構建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自治共同體,讓居民在自治中“唱主角”。創新打造小區黨群服務站、“百姓議事亭”“紅色議事廳”等議事平臺載體,暢通群眾訴求反饋渠道。84個小區均建立居民議事會、小區評議會等議事制度,引導居民積極參與自治。(陳婷 陳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