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2024年9月4日2版)
編者按
省人大常委會2024年度“市縣人大行”集中采訪調研活動9月2日從合肥出發,將陸續走進滁州市、銅陵市的基層一線,深入采訪調研人大代表助力基層治理、優化營商環境,以及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層立法等。即日起,本報開辟“市縣人大行”專欄,陸續刊發系列報道,聚焦各級人大代表聽民聲,匯民意,解民憂,為群眾辦實事。
“有困難事,找人大代表”。我省滁州市鳳陽縣通過規范化提檔升級人大代表小組活動室(代表聯絡站、群眾聯系點),建設智慧化履職“一鍵通”,創新開展“千名人大代表助力社會治理”活動,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鳳陽新樣板。
代表融入網格 有困難找代表
“今年7月底,東二村民組的老李跟我訴苦,鄰居老劉家的污水往自家屋后淌,氣味難聞,影響生活。他找到老劉協商,不但沒有結果,還發生爭吵。”小溪河鎮人大代表、燃燈社區黨總支書記劉德友說,老李到燃燈社區人大工作聯系點找到他反映問題,他聞聽后立即與鎮人大代表吳杰到現場查看,詳細了解其中原委。
“在多次與兩家溝通,并征求兩家和周邊群眾意見的情況下,最終為了解決群眾矛盾,方便群眾生活,我們所在網格人大代表建議由燃燈社區采購十二節涵管,并動用挖機清溝,采用地下埋污水涵管,將污水從涵管引入污水管網,解決了兩家和周邊群眾污水流淌問題,化解了兩家矛盾。”劉德友告訴記者,前后僅用了5天時間就解決了老大難問題,解開了鄰里間的“疙瘩”,村民們都很滿意。
據介紹,小溪河鎮在開展“人大代表助力社會治理”活動中,把各級人大代表混合編為6個代表小組,劃分到全鎮29個網格中,設立6個代表聯絡站、15個人大代表群眾聯系點,構建了人民群眾“遇事有人說、說了有人聽、聽了有人辦、辦了有人督”的一站式閉環工作模式,緊緊圍繞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矛盾糾紛化解等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走訪群眾,傾聽呼聲,累計提出意見建議128條,積極為民發聲,一大批群眾關切的民生實事得到有效解決。
千名人大代表助力社會治理
在鳳陽縣殷澗鎮,人大代表信息公示讓群眾“一目了然”。公示信息包含代表姓名、照片、職務、電話、微信二維碼等,群眾拿起手機掃碼就能加人大代表為“好友”,線上線下,聯動、互動。人大代表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如實反映群眾所想所盼,搭建代表聯系群眾的橋梁。據統計,自代表信息公示以來,代表共收到群眾來電和微信162次,一一進行了解答。
“代表投身在基層,融入到網格,微信二維碼公開,方便了老百姓聯系代表,為代表和群眾之間搭建了橋梁,為建設‘人大便民服務’提供了載體。”鳳陽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成學斌介紹說,鳳陽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建立“人大代表+網格化”工作機制,將1503名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下沉到全縣各個網格,采取“線下+線上”聯動的方式,助力社會治理,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
據了解,鳳陽縣建設智慧化履職“一鍵通”。該縣架設代表智慧履職服務平臺,人大代表通過手機掃碼進入小程序,可實現重要發布“碼上看”、代表建議“碼上提”、民生實事“碼上督”、人大知識“碼上學”,在密切代表與群眾聯系、提高人大工作質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讓社情民意更暢通、代表履職更便捷。
同時,鳳陽縣建成人大代表活動室81個,著力打造了殷澗鎮“老秦活動室”、小溪河鎮代表聯絡站(第四小組)等,實現了代表活動陣地縣、鄉、村全覆蓋,全縣各級人大代表全部編組進站(室)開展活動,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更加密切。“殷澗鎮‘老秦活動室’里的人大代表老秦雖然人已經去世,但活動室作為陣地不能丟,繼續保留這個名字,人大代表們接力進駐,群眾還和往常一樣,有事進去就能找到代表。”成學斌介紹說。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