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雙擁:請您介紹滁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紅色歷史。
許繼偉:滁州位于安徽省東部,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是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之一。近年來,滁州各項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濟總量穩居安徽第三,是近10年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
滁州也是革命沃土。抗日戰爭時期,滁州是全國19塊抗日根據地之一,中共中央中原局曾進駐滁州,劉少奇、張云逸、羅炳輝、方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光輝戰斗足跡。解放戰爭時期,滁州人民全力支援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為新中國成立作出重要貢獻。
新時代中國雙擁:滁州近年來雙擁工作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許繼偉:長期以來,滁州軍民用一段段血濃于水的故事不斷豐富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內涵,雙擁模范城的成功創建見證了滁州雙擁工作的堅實步伐。
近年來,滁州以全國雙擁模范城“連創連冠”為強大動力,突出服務部隊備戰打仗這一主線,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不斷完善黨政齊抓共管、軍地密切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雙擁工作格局,做到了組織領導堅強有力、宣傳引導廣泛深入、擁軍工作扎實有效、擁政愛民成效凸顯,滁州市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分別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和安徽省雙擁模范城“九連冠”,滁州市征兵辦被評為“全國征兵工作先進單位”。
新時代中國雙擁:滁州是怎樣平戰一體、完善雙擁工作體制機制的?
許繼偉:近年來,我們不斷建立健全以黨委政府牽頭抓總、相關職能部門和駐地部隊參加的擁軍支前軍地協調機制,形成上下貫通、高效落實的工作格局。
在組織領導方面,完善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擁軍支前軍地協調小組,建立市領導與駐軍“一對一”聯系制度。組織體系方面,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均設雙擁辦和支訓(支前)辦并實體化運行;市、縣兩級黨委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設雙擁辦和雙擁聯絡員,基層和“兩新”組織設雙擁工作站。在完善機制方面,市委、市政府把擁軍優屬和擁軍支前(支訓)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全力保障雙擁工作落地落實。
新時代中國雙擁:滁州怎樣把部隊所需與地方所能有效結合?
許繼偉:我們牢固樹立軍地“一盤棋”思想,聚焦重大項目、重點工作、重要任務,建立幫助部隊解決問題的需求提報、精準處理、過程管理三種機制,2020年以來,高效幫助部隊解決難題170余項,為部隊修建道路和水電等基礎設施,幫助部隊建設運輸專線等,有力服務部隊備戰打仗。
新時代中國雙擁:針對過往部隊多,滁州是怎樣做好服務保障的?
許繼偉:滁州地處襟江帶淮的南北要沖,我軍首個大型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三界訓練基地坐落在此。我們始終把服務保障駐滁、來滁演訓部隊作為一項重要責任,用心用情用力提供服務保障。在機制建設方面,在安徽省率先出臺擁軍支前工作措施,制定“1+N”擁軍支前方案和應急應戰響應機制,推動平時支訓能力向戰時支前能力轉化。建立市本級、三縣(市)、五鄉鎮擁軍支前(支訓)聯動機制,全力服務保障部隊演訓。在軍供保障方面,為積極適應軍隊練兵備戰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建設了軍供保障中心和軍糧供應站,精準收集需求清單、制定服務清單,為駐滁、來滁部隊提供強有力的后勤服務保障。
新時代中國雙擁:滁州在激勵官兵練兵備戰方面有什么舉措?
許繼偉:“后方”連著“前線”,我們不斷健全優待政策,堅持入伍高標準歡送、服役高力度獎勵、退役高規格歡迎、家庭高質量優待,讓官兵真切感受到“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出臺《對獲得功勛榮譽表彰現役軍人及軍隊文職人員獎勵的實施辦法》,對獲得功勛榮譽表彰人員給予充分獎勵,將其事跡寫入地方志和市、縣、鄉、村四級光榮榜、光榮墻,分批次組織邊海防官兵父母及當年立功受獎官兵父母進行短期療養。
新時代中國雙擁:滁州是怎樣解決好官兵“三后”問題的?
許繼偉:近年來,我們在完善擁軍優屬配套措施上出實招。“后路”上,轉業軍官全部安置到公務員崗位,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排到全額事業編和國企崗位。中小學教師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學生士兵,2020年以來,共開發6870個專項崗位,安排5530名退役軍人上崗。出臺《滁州市支持退役軍人和軍屬就業創業金融服務若干措施》,推出“擁軍貸”“軍譽貸”等軍人軍屬專屬金融產品,累計發放貸款2.47億元。“后院”上,事業編專崗定向招聘隨軍家屬,2020年以來,共落實隨軍家屬工作隨調和未就業隨軍家屬安置75名,發放未就業隨軍家屬補助311.4萬元。“后代”上,我們安排軍人子女就讀全市最優質學校,在部隊營區設立“戎耀亭城·同心筑夢學堂”,組織師資力量進軍營,為軍人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
新時代中國雙擁:滁州是怎樣致力營造全民擁軍氛圍的?
許繼偉:近年來,我們動員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凝聚雙擁合力。困難幫扶上,在市、縣兩級財政注資1000萬元成立退役軍人關愛基金的基礎上,另設注資近百萬元的“亭滿意”崇軍關愛基金,每年開展“愛心送進光榮門”和“地方百個支部幫扶百戶困難軍人家庭”活動,3年來,動員社會力量捐資200余萬元幫扶困難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家庭。基層動員上,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社區)擁軍優屬工作的意見》,強化雙擁示范村(社區)建設;在“兩新”組織中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活動,2020年以來,動員1600余家企業(商超)開發擁軍項目,打造了7個擁軍綜合商業示范圈,設立軍人軍屬免費入住的“軍人驛站”。優待舉措上,為軍人父母、配偶、子女辦理軍屬證和公交擁軍卡,讓他們享受免費乘坐公共交通、游覽景點等優待,滁州市“天字第190001號”軍屬證和“皖滁0001號”結對卡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國防教育上,在滁州主流媒體平臺開設“雙擁在線”和“滁州國防”專欄,每年開展軍地互學、“我為滁州雙擁建言獻策”等活動;建成了11個雙擁和紅色主題展館、9個雙擁主題公園、1個軍旅小鎮;全市443所中小學建立了“兵校長”“兵輔導員”“兵教官”制度,持續營造全民國防教育濃厚氛圍。 (劉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