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的太平橋,聞名遐邇,婦孺皆知,但它的來歷,許多人并不知曉。相傳,許多年前,全椒縣有位縣令,為官清廉,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有一年,全縣遭受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老百姓食不果腹。縣令自作主張,把皇上撥下來用于擴建城池的錢款,全部投放賑災,使百姓渡過了難關。但惹怒了皇上,被革職押往京城。全椒百姓聞悉,傾城相送至城東小橋,此日恰為正月十六,百姓皆焚香燃竹,祈求祝愿,聲傾九天。全椒百姓為了不忘這位愛民如子的好官,集資在城內修建了一座太平橋,相約每年正月十六走太平。
太平橋幾經廢建,如今的這座凌空飛架在襄河上。橋身壯觀,橋面寬闊,整體造型在繼承傳統元素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不少現代色彩,成為全椒縣城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橋的兩頭,又建起了太平閣和太平文化廣場;襄河兩岸,建成了十里綠蔭大道。每年正月十六這天,城內萬人空巷,四鄉八鄰、扶老攜幼、傾家出動,從清晨到深夜,數十萬人到太平橋上走一走………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祈禱風調雨順、平平安安,寄托了當地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正月十六走太平”作為全椒縣獨特的民俗,成為全椒縣一張亮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