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連日來,南譙區把握關鍵時期,積極謀劃、因地制宜抓好“三秋”農業生產,努力提高“三秋”種植效益,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糧食擴面增產增收目標任務。
謀劃種植重點。扎實推動“藏糧于技”戰略實施,通過發布主要農作物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及主推配方,不斷加大高產優質良種推廣應用。全區累計建成省級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12個,通過兩高兩壯、全程機械化生產等關鍵技術水稻畝產比非示范區提高5%以上。
嚴抓技術要點。加強田間農技管理,充分利用水稻收后播栽油菜的空閑時間及果園的空隙地及時進行田間排濕和田間整理,為晚秋作物種植做好充足準備。組織系統技術骨干61人赴8個鎮開展“面對面”指導,積極開展農田保護性耕作、紅薯高產栽培、免耕栽培、配方施肥、秸稈綜合利用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晚秋糧食綠色生產技術宣傳培訓和巡回指導,不斷提高晚秋作物單產水平和種植效益。目前全區已開展田間現場培訓會16場次,舉辦技術培訓班8期,印發宣傳資料12000余份,服務農戶達6000余人次。
把握服務節點。整合農資、農機、農藝等各類生產要素,采用“農資+綜合農事服務+銷售”一站式服務,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針對農業生產中最需要支持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組織農機合作社或農機手與專業合作社、村委會、農戶簽訂協議,開展“訂單”作業和一條龍服務,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為農民提供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和土豆等經濟作物的播種、噴藥、技術等服務,并做好后續配肥加工,真正破解“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難題。 (董 超 談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