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生機勃勃。
走進明光市澗溪鎮,干部職工爭分奪秒,到處都是春耕備耕忙碌場景。魯山村,趕時間、搶進度,加快和完善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祝崗村,種糧大戶早計劃、早落實,團購農資;農機站,站長和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講解技術難題,推廣良種良法。
一大早,明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周福紅,一頭扎進姚郭村,與黨總支書記楊雪研究產業發展,就艾草種植技術進行深入交流和科學指導。這個村著力推進打造艾草主導產業,培育1萬畝富硒艾草,謀劃形成集研發、旅游、灸療、康養為一體的三產融合基地。
在澗溪村,農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軍,正在查看辣椒幼苗的生長情況,進行農作物管護。大棚里,30多位工人正在培土育苗,一派繁忙的春耕生產景象。“剛成立時18個大棚,如今51個蔬菜大棚,國家惠農政策讓我們農民信心十足。”楊軍說:“種糧有補貼,農田標準高,機械化生產更輕松,今年還要加油干!”
科技特派員分片深入田間地頭,細致開展作物苗情、墑情調查,并就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現場指導,與農戶深入交流,幫助加強田間管理、安全用藥,做好投入品使用記錄。“在確保產量的同時,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全力做好春耕備耕技術服務工作。”一位科技特派員說。
連日來,“村村響”大喇叭響個不停,流動宣傳車四處可見,微信群里也是熱熱鬧鬧。澗溪鎮通過各種途徑,號召村民及早落實春耕備耕所需物資,大力宣傳各項惠農獎補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記者從澗溪鎮獲悉,近年來,該鎮深入推廣綠豆、粉絲、精致稻米等特色農產品,打響產業名片,建成廣糧圩萬畝有機稻米種植基地、蒲塘明綠基地、石巖艾草種植基地等。同時,采取“公司訂單+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模式,既保證種植收益,又提高種植積極性,努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鄉土“名片”。
眼下,澗溪鎮把春耕農業生產作為首要任務,做到早計劃、早部署、早動手,確保不誤農時,實現穩產增產。“農民和大戶的種植積極性都很高??捎糜诖焊悍N作業的農機具、耕田拖拉機等,足夠滿足全鎮春耕備耕生產的需求。”鎮鄉村振興辦負責人馮亮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