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以來,天長市降雨量較常年偏少近七成,境內庫塘底水嚴重不足,同時又受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影響,給夏秧栽插和抗旱保苗工作帶來嚴重影響。截至目前,全市庫塘蓄水總量僅約4260萬立方,占正常蓄水量的15%,其中9座大中型水庫蓄水3560萬方,占正常蓄水量的21%,136座小型水庫低于死水位81座(干涸42座),8000多口塘壩基本干涸,135萬畝在田水稻及旱糧作物發生不同程度的缺水旱情。針對日趨嚴重的旱情,天長市超前謀劃,多措并舉,精準施策,及時啟動抗旱應急預案,全力以赴打好夏秧栽插用水和抗旱保苗澆灌攻堅戰,力爭奪取今年農業豐收。
未雨綢繆,立足“早”字抗大旱。5月上旬,天長市就下發關于做好當前抗旱工作的緊急通知,全面宣傳組織發動,把抗旱夏種作為一項中心工作來抓。隨即,各地積極行動,清淤河道11.2千米、加固渠道65千米、改造放水涵閘58座、維修抗旱設備1500余臺套,打通抗旱供水薄弱環節,提前做好抗旱準備工作。
強化責任,立足“包”字抗大旱。天長市委書記、市長、分管副市長、聯系鎮(街道)市領導分別深入抗旱一線檢查指導,靠前指揮,并多次召開抗旱協調會、調度會、專題緊急會議和市長辦公會,研究解決基層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該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及時組織水利、應急、農業農村、氣象等部門開展會商,分析研判旱情情況,提出不同抗旱階段工作措施和任務,各有關部門根據各自工作職責提供抗旱技術指導服務。
科學調度,立足“管”字抗大旱。該市強化水源調度,堅持“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點后一般”的抗旱原則,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該市水利部門根據《天長市抗旱預案》,及時啟動大中型水庫“控下保上、提外補內”的抗旱調度措施,9座大中型水庫相繼開展補外水入庫、入灌區、入塘壩,為夏秧栽種和抗旱保苗儲備水源。當天長市城鄉飲用水水源地釜山大(二)型水庫蓄水量達1000萬立方米時,該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及時發出水資源調度令,停止向水庫下游自流灌區供水,確保城鎮供水和農村人畜飲水安全。
多輪驅動,立足“補”字抗大旱。積極搶提外水,充分利用高郵湖水位穩定的有利時機,開啟上泊湖站、十八集站、二峰站、上壩站、銅城站、萬壽站、河口站、秦欄站等國有泵站搶提外水抗旱,已累計搶提外水8500多萬立方米,發揮了抗旱主力軍作用。適時啟動大中型水庫灌區補水,釜山大(二)型水庫灌區于5月10日就啟動了何莊翻水站補水工作,已累計補水2500萬立方米,后期陸續啟動了向安樂、大通、時灣、躍進、川橋、大澗口、焦澗、高峰等8座中型水庫補水工作。架設臨時翻水站翻水,由于長期干旱無雨,庫塘水位下降,農作物需水量激增,現有抗旱固定站無法滿足供水需求,各地共架設臨時翻水站68處,總裝機350臺套6500千瓦,翻提水量約3200萬立方米。協調省外調水,因時灣中型水庫接近死水位,上游江蘇省盱眙縣化農中型水庫蓄水較多,天長市多次進行協商溝通,在盱眙縣的大力支持下,化農水庫于7月29日上午8時開閘放水,共向時灣水庫調水300萬立方米,有效緩解了時灣水庫灌區抗旱用水矛盾。啟用抗旱機井灌溉,提前維修啟用秦欄、金集、汊澗、張鋪等地抗旱機井設施,將地下水源作為有效補充,減輕抗旱壓力。目前,全市135萬畝在田農作物已進行了多輪抗旱灌溉,灌溉總用水量達3.7億立方米,其中庫塘提放水1.3億立方米、搶提外水2.4億立方米。
多方籌資,立足“投”字抗大旱。該市加大財政資金抗旱支持力度,制定了“灌區補電費、城鎮供水補水電費、工程維護費分級承擔”的抗旱補水資金補助辦法,對四級站以上提水灌區的提水量,按照每萬立方米補助500元的標準,市財政給予各地抗旱補水適當補助,有效減輕了種糧農民的經濟負擔。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投入抗旱資金約8700萬元,其中市財政補助1000萬元、鎮街投入2800萬元、群眾自籌49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