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縣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找準“發展坐標”——
揚區位之勢 贏產業之興
銜接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是全椒縣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如何將這一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答案在于“聚勢”。
近年來,全椒縣借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戰略,找準“發展坐標”,發揮“雙圈互動、左右逢源”的獨特優勢,構建起以機械制造、智能家電、新型建材、電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為主導產業的工業體系,于產業向“新”求“興”中,激活發展動能、融入更廣闊天地。
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正是全椒借勢發展的重中之重。全椒縣全力推進省際毗鄰合作共建,尋找融入南京都市圈發展的切入點,謀劃共建浦口-全椒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在交通方面全方位對接提速。
探索融入合肥都市圈新方式,按照省政府《合肥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的“加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探索馬湖(肥東)—大墅(全椒)—欄桿集(巢湖)等建設一體化合作示范區”目標,以全椒經開區、大墅產業新城等為重要節點,大力發展智能家電(居)、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大墅鎮與巢湖市欄桿集鎮簽訂全方位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謀劃在大墅鎮打造合滁合作園(全椒)平臺,通過《合滁合作園(全椒)共建框架協議》。
同時,以國家支持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發展和省、市推動沿滬寧合武產業創新帶發展為契機,謀劃建設寧合滁(全椒)產業創新區,由東片區(經開區未來產業園)和西片區(合滁全椒合作園)組成,規劃總面積15.5平方公里。
用好各類平臺、借力各類資源,全力加強與南京、合肥等地產業對接,更需要以此為契機,注重引進一批優質項目,更好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產業協同分工。
“我們過來,看中的就是這里的營商環境。”滁州斯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王華紅說。
作為專注于游泳池各類水循環過濾、殺菌消毒、加熱恒溫系統及泳池自動清潔機器人等相關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斯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主要出口歐美等國家。
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全椒持續深化“雙對標”行動,樹立“店小二”精神,做好五星級“服務員”,讓為企服務更有力、政務服務更有為、要素服務更有效,聚力創優“亭滿意·全舒心”營商環境服務品牌。
承接產業轉移,招引項目落地,全椒在長三角的“朋友圈”越擴越廣,但全椒借勢而為的腳步并未止步于此。
加快推進與區域內大學大院大所合作,有效鏈接區域科研資源,實現“借梯登高”,為全椒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強勁引擎。
全椒縣推動企業與南京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省農科院等30余家先發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交流,搭建“政產學研用”自主研發平臺,建成2家省級院士工作站、5家國省級博士后工作站、11家博士創新工作站。
組織全柴動力、興達動力等縣內龍頭企業參加南京都市圈汽車巡展暨寧滁汽車產業鏈供需對接、“寧工品推”供需對接活動及南京都市圈“智改數轉”賦能制造業合作推進會。
以推進“龍頭+培育”為抓手,引導全柴動力等領軍企業擴大核心部件本地配套率,形成了以全柴動力為龍頭,悅達實業、興達機電等企業為核心以及一大批配套企業的節能環保內燃機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安徽省最大、長三角重要的節能環保內燃機生產加工基地。
2019年以來,全椒簽約長三角億元以上項目272個,其中來自南京的44個、來自合肥的21個、合計占比23.9%;來自南京、合肥都市圈的億元以上項目合計128個、占比47.1%。
深度嵌入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涌動,推動全椒傳統產業“發新芽”、新興產業“長成林”、未來產業“快生根”,共同筑牢了全椒縣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
數據顯示,全椒縣規模以上企業達383家,高新技術企業185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44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7家,戰略性新興企業發展到47家,獲評全省制造業發展綜合10強縣、制造業發展增速10快縣、民營經濟考核先進縣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