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縣地處江淮分水嶺,多為淺山區和丘陵崗區地形,缺水易旱。最近,歷經16個月建設的定遠縣第五水廠正式投產供水,汩汩清泉通過四通八達的水管流進池河、藕塘、拂曉等3個鄉鎮的千家萬戶,徹底解決當地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
在藕塘鎮大楊村,村民蘇仕平擰開水龍頭,看著嘩嘩流淌的清水喜笑顏開。他告訴記者,以前,每逢高溫干旱季節就擔心用水,家里的水缸、瓢盆都會儲滿水。不僅是水供應不足,而且水質也不好,還經常性停水。“自從新水廠供水后,自來水水壓足、水質干凈,再也不擔心停水了。”
2019年,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城鄉統籌、設施完備的供水工程體系。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依托大中型供水企業的技術、管理優勢,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建立一體化的城鄉供水網絡系統,實現城鄉居民共享優質供水。定遠縣等多個縣率先開展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定遠縣建立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規劃、建設、運營、服務、管理“五統一”城鄉供水模式,先后建成16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現自來水全覆蓋,城鄉供水“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80萬農村居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優質水。
為持續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省水利廳加快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按照“十四五”農村供水保障規劃,大力推進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在淮河以南地區分類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山區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完成農村飲水維修養護工程6634處,覆蓋服務人口1960萬人。
截至目前,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2022年度35處新開工工程、8處續建工程有序推進,已完成投資42.46億元,占計劃的100%。已開工建設取水泵站17座、水廠22處,完成輸水管道171公里、配水管道3143公里、加壓泵站10座,完成地下水水源替換人口124.98萬人。
淮河以南地區農村供水工程已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建設供水工程395處,其中已完工330處,已建設取水泵站40處、輸水管道501公里、凈水廠39處、凈化設施88套、配水管網4908公里,完成投資32.5億元,提升農村供水人口226.5萬人。
同水源同管網統一運營,提升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拂曉鄉位于定遠縣東北,地處江淮分水嶺,屬于典型的山區,用水難曾是不少村民的集體記憶。
今年80歲的李維亮是拂曉鄉莊楊村南童組村民,他告訴記者,2005年他打了自家的第一口水井,那時候吃水,要拿著繩子到井里打水,再用扁擔挑回廚房的大水缸里,裝滿一次夠全家吃好幾天。由于水井處于露天環境下,衛生情況得不到保證。
2012年前后,莊楊村接通了自來水管道,李維亮吃上了自來水,用水安全得到了保障。相較井水,自來水經過沉淀、過濾、消毒等環節,水質安全受到全程監測和控制。但由于老水廠生產能力有限和制水工藝落后,自來水經常出現渾濁有雜質的情況,每到用水高峰不得不限時供水。
2020年3月份,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由定遠縣城鄉發展集團負責融資,縣城鄉水務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對全縣16家農飲水廠社會投資者簽訂全資收購協議,統一接管運營。
根據《定遠縣城鄉統籌供水專項規劃(2019—2030)》,通過遷建第一水廠,擴建第二水廠,新建第三(爐橋)水廠、第四(江巷)水廠、第五(池河)水廠,改造原韭山水廠、青春水廠、大余水廠、桑澗水廠,即四大供水片區和九處水廠,所有水廠互聯互通,水源、凈水“雙保障”“雙保險”,實現城鄉供水“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至2025年,供水規模達每日37.5萬立方米。
投資1.77億元第五水廠采用國內先進的凈水消毒設備和深度處理工藝,構建精準加藥、反沖洗濾池、送水控制等“三合一”系統,有效應對水質風險,徹底解決了群眾飲用水難保障的問題。目前供水范圍可達池河、藕塘、拂曉及岱山等地,總受益人口約11萬人。
“該水廠每天可生產2.5萬噸自來水,是目前定遠農飲工程中生產能力最大的一家水廠。”定遠縣城鄉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爐橋分公司經理李兵對記者說,該水廠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全部實現機械化,處理后的水質比以前更好。
聚焦薄弱地區和人群,持續完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
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鞏固拓展農村供水脫貧攻堅成果,要重點聚焦脫貧地區、供水薄弱地區和人群。
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動態監測工作的通知》精神,我省圍繞脫貧地區、供水薄弱地區、脫貧人口和供水易反復人群,開展全面排查和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群眾經常反映停水斷水的村組、水質不好的工程、群眾需要花錢拉水的地區,發現問題,立查立改。
省水利廳每月督促各縣區按照水利部要求開展飲水困難人口排查,建立問題臺賬,跟蹤核實,監測結果及時報送水利部。截至目前,全省有11個縣區排查出23處工程出現供水問題,影響人口8174人(其中脫貧人口324人),均已通過建設增壓泵站、增設或搶修供水管道等措施解決完成整改,及時恢復了正常供水。
今年我省淮河以南部分地區農村供水工程供水因旱受到影響,為此省水利廳指導各地全力抓好抗旱保供水,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采取城市管網延伸、水廠聯網并網、啟動備用水源、修老井、打新井、截潛流、定時供水、應急送水等措施,妥善解決5371人因旱影響供水問題,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今年來安縣遭遇50年一遇特大干旱。為做好供水保障,來安縣水利局積極部署供水保障工作,加強科學精準調度,建設應急抽水泵站臨時供水,全力做好源水供給、供水應急等工作,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用水需求。在半塔鎮、張山鎮、楊郢鄉新建供水抗旱機井17處,有效解決1.55萬戶4.59萬人的供水問題。提前實施縣自來水廠總廠、平陽水庫、汊河水廠、紅豐水庫等應急引調水項目,將長江水調入該縣紅豐水庫,截至目前共調水500萬立方米,確保來城、汊河區域居民在“元旦、春節”兩節期間用水有保障。
我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加快農村供水自動化管理,進一步保障農村供水安全。到2025年,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0%以上。
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負責人說,“十四五”期間,我省將深入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省農村供水工程體系將進一步完善,農村集中供水率達99%,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讓更多農村群眾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優質水。(記者 范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