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來安縣雷官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高標準花木示范園,放眼望去,只見連片的紅葉石楠給大地披上了紅妝,生產基地里,苗農們正在對成片成規格的紅葉石楠幼苗進行起苗作業。
“我們在示范園里嘗試采用了新的種植技術,生產出來的苗木冠幅更大,顏色更鮮艷。同樣是40公分的苗,我們每株要貴7分錢左右,每畝能增收4000多元。”雷官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雷文學介紹,2020年,合作社整合152畝土地,建立了高標準花木示范園,用于生產紅葉石楠,示范園里的苗木,從裝杯、扦插、除草再到修剪,全部采用從浙江金華學習的新的種植技術,“在扦插之前就打上封閉劑,生長過程中就不容易長雜草,每畝地不僅節約生產成本1000多元,而且苗木長勢也更好。”雷文學說。
“用新技術種出來的苗是漂亮,難怪能賣上高價,以后我們自家的苗也照這樣搞。”鮮紅欲滴的紅葉石楠讓正在示范園里打零工的吳維標十分動心。吳維標原來一直在南京打工,近兩年,看好當地苗木市場的發展前景,他決定不再外出務工,而是跟著合作社一起種植了10多畝苗木,“一年苗木上面能賣10來萬元,我們夫妻兩個人在合作社里面打工還能掙個10來萬元,比出去打工強多了。”
苗木種植是雷官鎮的傳統特色產業,已有近20年發展歷史。2012年開始,為了改變傳統苗木種植零、小、散、亂的局面,該鎮引導苗木種植大戶帶動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苗木產業提檔升級,不斷提高雷官苗木的市場競爭力。
“看到我們的紅葉石楠種得好,不少周邊苗農也學著采用了新技術。”雷文學介紹,合作社不僅為苗農提供育苗,采購生產資料,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等服務,還幫助他們聯系銷售渠道。“抱團發展,把我們雷官苗木的牌子打響,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近年來,雷官鎮將苗木花卉產業作為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先后投入4000余萬元,加強苗木產業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建苗木交易市場2個,鋪設水泥道路31公里,形成循環路網,解決苗木運輸問題;實施品質改造升級工程,鼓勵支持苗木花卉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連片種植,規模經營,培育扶持一批精品示范園和龍頭企業,實現產業興旺、群眾富足。
目前,該鎮累計成立14個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和18戶苗木種植家庭農場,帶動2500余戶居民從事苗木種植銷售,發展30余個優質苗木品種共3萬余畝,實現年產值近4億元,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紅葉石楠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