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鳳陽縣50歲居民李琴走進縣政務服務大廳一樓,直奔“高效辦成一件事”綜合受理窗口,表明“辦理退休”的訴求。于是,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人社、醫保等部門數據鏈條瞬間流轉,幾分鐘便完成了退休申請事項。
“以前老伴退休的時候,還要跑好幾個部門蓋章,現在一張身份證、一張表就結束了,太方便了。”李琴感慨道。這便捷的背后,是鳳陽縣政務服務提質增效的生動縮影。
“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是鳳陽縣政務服務提質增效的關鍵舉措。
鳳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楊娑娑告訴記者,該縣以工業互聯網思維優化政務服務工作流程,堅持問題導向與企業群眾視角相結合,將“開門教育”理念深度融入行政效能建設,重點破解“多頭跑”“重復交”等突出問題。
“通過這一改革,實現辦事方式多元化、辦事流程最優化、辦事材料最簡化、辦事成本最小化。”楊娑娑說,縣政務服務大廳里,4個“高效辦成一件事”綜合受理窗口和6個“一件事”部門專窗科學分布,同步配套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為群眾辦事提供兜底保障。
“帶好證件、填個表,讓我免了‘一件事多頭跑’的麻煩,現在辦事很簡單。”府城鎮居民祁紅麗是一個“新媽媽”。前不久,她通過“前端受理+后臺流轉+兜底保障”全流程服務體系,接受了“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服務,一次性辦結醫學證明、戶籍登記、醫保參保等跨部門業務。
拾級而上,記者來到大廳二樓的辦稅服務廳。這里承載著全縣稅費服務的重任,卻不見往昔熙熙攘攘的景象。在“智慧稅務體驗中心”內,辦稅人員在“云桌面”電腦前熟練操作,身旁輔導人員隨時答疑解惑。1臺自助終端、4臺平板、12臺電腦構筑起多元辦稅場景。
在這里,“非接觸式”辦稅已成主流,其秘訣在于服務的多維創新。
“大廳叫號量從日均384個銳減至29個,說明‘零接觸’服務已經深入人心。”鳳陽縣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局長張坤告訴記者,現在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發票開具。
除了速度,服務的“溫度”也讓企業備感暖心,這體現在“容缺”辦理上。當天上午,鳳陽一家企業辦稅員何慧匆匆趕來,想要辦理服務貿易對外支付備案,卻遺忘項目合同。正當她一籌莫展時,窗口工作人員遞來一個“信易辦”容缺專遞信封:“材料補齊全了再寄回,不用再跑回來了。”
張坤介紹,依托容缺專遞信封服務,A、B、M級納稅人可享次要材料后補、免費郵寄的便利,業務辦理時間平均縮短58.7%。鳳陽稅務更在稅務總局容缺清單基礎上,主動拓寬9個事項9類材料范圍,將空白發票等納入其中,讓信用紅利充分涌流。
為了讓更多群眾和企業知曉“一件事”服務,鳳陽縣強化政策宣傳引導,建立“線上+線下”立體化宣傳矩陣。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政務服務平臺發布相關案例,提高“一件事”服務的知曉度。線下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置“一件事”宣傳專欄,通過展板展示、現場講解、宣傳手冊分發等形式,向辦事群眾宣傳“一件事”服務內容與優勢。今年以來,累計發放辦事指南4000余份。同時,完善“好差評”制度,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及時解決企業群眾各類訴求,持續提升服務質效。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鳳陽縣持續深化數字政務改革,不斷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能力水平。
依托安徽政務服務網和“皖事通”APP,35項“高效辦成一件事”實現了網上辦、掌上辦和自助辦,確保辦事申請“一次提交”,審批結果“多端可查”。通過電子證照共享、材料復用等舉措,鳳陽縣實現了平均總跑動次數減少94%,辦理總時限壓縮69%,提交材料減少60%。
目前,鳳陽縣各類“一件事”累計辦理3829件,辦件數位居全市前列。在安徽省“高效辦成一件事”技能大賽滁州分賽區比賽中,鳳陽縣取得“團隊第一名”、隊員李蕊獲得“個人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通過優化流程、創新服務、強化宣傳、深化數字化改革等多舉措并舉,鳳陽縣實現政務服務從“多頭跑”到“一窗辦”、從“重復交”到“簡化辦”、從“線下辦”到“網上辦”的全方位轉變。這一改革不僅提升了辦事效率,更讓群眾和企業切實感受到政務服務的溫度與速度。
楊娑娑表示,鳳陽縣正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以更高效、更便捷、更貼心的服務,為群眾和企業創造更加優質的辦事體驗,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