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上隧道里遇到突發事故,前方一片水幕屏障顯示“停”字,提醒過往車輛注意安全;駛出高速即達景區,高速公路建設開放式服務區,交通和旅游實現融合發展……8月13日,記者從交通部門了解到,安徽高速預警系統不僅越來越智能,服務區也從“歇腳地”變成了行車途中的休閑“打卡地”。
桃花潭隧道首次運用智能柔性預警阻攔系統
10秒啟動“水幕阻攔”,2分鐘完成車輛疏散,在科技助力下,安徽省巢黃高速公路桃花潭隧道展現出精準的響應能力。
“智能柔性預警阻攔系統”由水幕成像、洞外預警、遠程控制三大子系統組成。水幕成像系統通過調節噴淋水壓與流量,生成高可見性水幕屏障,同時投影警示圖案,兼具物理阻停與視覺提示功能;洞外預警系統在隧道外2公里范圍內布設情報板、警示燈、輪廓燈與廣播設備,形成“預警—減速—停車”的三級預警引導區間;控制管理平臺支持AI異常識別與遠程一鍵聯動,事故信息在1分鐘內可同步至高德地圖等導航平臺,有效疏導車流,形成“監測—預警—攔截—分流”的閉環管理機制。
通過省交通運輸廳部署的“智能柔性預警阻攔系統”,融合“聲—光—影”多元感知與柔性封閉技術,實現了事故秒級識別、入口柔性封控、遠程聯動控制與導航分流一體化管理,并具備無碰撞攔截、秒級反應、車道精準封控、云端一鍵調度等優勢,適用于特長隧道、高車流隧道及災害高發區域隧道,打造了隧道場景下的智能化應急防控新模式。
據介紹,桃花潭隧道車流密集,如遇突發事故,易引發追尾、擁堵或二次事故。“智能柔性預警阻攔系統”上線后,事故響應時間從5分多鐘縮短至30秒以內,事故處置效率提升90%。洞口前方急剎車頻次明顯下降,年初上線至今未發生一起二次事故,極大提升了隧道安全運營水平。
推動建設一批開放式服務區
駛出高速即達景區,這是很多旅行者的夢想。
2024年9月,安徽省首個開放式交旅融合服務區——G3京臺高速公路呈坎交旅融合服務區正式啟用,為交旅融合發展提供新動力。
在黃山市歙縣深渡鎮境內的G4012溧陽至寧德高速公路黃山至千島湖段深渡服務區,正在計劃進行一些改變。優化后,北側服務區在原有功能保留的基礎上提升綜合樓裝修及景觀綠化品質;南側提升綜合樓裝修及景觀綠化品質的同時,僅保留加油、如廁、機修、小型服務點等基本功能,節約土地約60畝,以便與服務區外圍土地共同為打造深渡服務區特色小鎮預留適當的國土空間。
記者了解到,安徽省正在積極推動涇青高速公路桃花潭服務區、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線霍山石斛服務區、揚淮高速滁州段楊郢服務區等開放式服務區建設,開展石臺牯牛降、天柱山等開放式服務區研究論證,通過設置簡易ETC收費系統等方式,降低開放式服務區管理成本,提高通行效率。
與此同時,通過打造自營連鎖品牌、引進國際知名品牌、建設一系列主題服務區等手段,強化服務區商業集聚效應,逐步將服務區從“歇腳地”變成行車途中的休閑“打卡地”。鼓勵企業在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立專區(柜、店),推動農商旅互動,擴大安徽品牌農產品消費,增強“皖美農品”知名度和影響力。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余佼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