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聽取了關于《安徽省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條例(草案)》的說明。草案立足安徽省實際,就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等作了詳細規定。
近年來,安徽省知識產權事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高質量、高價值知識產權數量總體偏少、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水平不高、知識產權保護手段與實際需求不適應、協同保護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為深入貫徹中央及省委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的決策部署,促進安徽省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制定相關地方性法規,為安徽省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工作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
草案厘清知識產權保護職責,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工作的領導,完善工作體系,統籌推動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市場監督管理、農業農村、林業、版權等部門承擔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具體職責,發展改革、教育、科技、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按照職責,做好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相關工作。
創新是知識產權產生的核心動力。草案明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機制。草案提出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等措施,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推動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的高價值專利布局,并對版權、商標、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客體的創造和運用予以鼓勵支持,對新興領域的數據知識產權、電子商務、遺傳資源等領域相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予以明確。
草案對知識產權賦權改革、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知識產權交易、產學研合作等方面作出規定,明確國有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制度,按照規定參與知識產權歸屬和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將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者長期使用權賦予完成人,并就權屬份額、收益分配方式、轉化決策機制等作出約定。知識產權權利人依法可以采取入股、轉讓、許可、質押等方式運用知識產權。
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草案提出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聯合執法機制,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規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司法機關應當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的銜接,推動知識產權違法案件線索、監測數據、典型案例等方面信息共享,完善知識產權違法案件處理的分工負責、案件移送和協作配合機制。
同時,草案要求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司法機關應當按照規定建立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制度,聘任、管理本單位的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引入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參與知識產權案件辦理,為查明案件技術事實提供咨詢、技術意見和其他必要的技術協助。
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效能公共服務的支撐。對此,草案從建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健康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建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發揮知識產權專員隊伍作用等多個方面作出規定,推動完善知識產權服務和管理工作。(記者 范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