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瀕危物種、“水中大熊貓”索氏桃花水母再現滁州,“鳥中國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卷羽鵜鶘、東方白鸛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虎鳳蝶等報道頻率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加大生態環境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城市生物多樣性“家底”日漸豐厚。
滁州擁有生物多樣性的先天優勢
滁州市城區包括瑯琊區和南譙區,擁有典型的城市生態系統類型。域內,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大型水庫、河流、濕地均有分布,相比其他同緯度城市,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樣性先天優勢。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的開啟,我市將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生態環境治理的核心內容和重要途徑,持續推動生態系統質量穩步提升。
2022年開始,我市就組織專業團隊深入重點區域,啟動滁州市城區生物多樣性調查。2023年和2024年,該團隊根據《安徽省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指南》,細化調查方案,擴展監測維度,綜合“水陸空”代表性生態指示物種類群,進行詳細樣線調查。
參照《全國生物多樣性調查網格設置》,調查團隊將市轄區劃分為23個網格,利用人工智能、環境DNA等多種先進手段,對生態指示物種開展常態化、智能化監測。同時,開發“樣普”APP,對生物多樣性調查實時記錄提供智能化支持,并利用環境DNA在長江十年禁漁的大背景下監測魚類物種多樣性變化。
城區優良生態指示物種不斷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自2022年啟動市轄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以來,結合歷史文獻整理和實地野外調查,我市已記錄物種2314種。包括:陸生高等植物1111種,其中實地調查到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1種(野大豆);陸生昆蟲746種,其中實地調查到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種(中華虎鳳蝶);鳥類309種,其中實地調查到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種(卷羽鵜鶘和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0種;哺乳類16種,其中實地調查到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種(獐和貉);魚類95種;兩爬類37種,其中實地調查到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種(虎紋蛙和烏龜)。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以來,滁州市城區有大量新紀錄種出現。如,發現昆蟲省級新紀錄科6個、省級新紀錄屬19個、省級新紀錄種40個,滁州市鳥類新紀錄種24個、魚類新紀錄種3個。這在歷史資料的基礎上,極大豐富了我市物種本底資源數據庫。
調查還發現,滁州市城區優良生態指示物種不斷增加。如,蝴蝶種類2020年以前記錄57種,目前達102種;世界瀕危物種、“水中大熊貓”索氏桃花水母再現滁州;“鳥中國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卷羽鵜鶘、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虎鳳蝶等,多個優良生態指示物種報道頻率不斷增加。
今年啟動二期調查擴大種群范圍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為使更多市民認識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我市根據調查成果,精心制作了生物多樣性宣傳視頻“鐘靈毓秀生態滁州”,并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號召全社會關注并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尤其結合瑯琊山區域調查成果,我市出版了《瑯琊山蝴蝶》一書。書中詳細記錄了瑯琊山地區的蝶類種類、分布、生態習性等信息,其豐富的圖文資料和通俗易懂的描述,使得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獲得知識。該書不僅可以作為科研人員的工具書,也是教育和科普的重要資源。
記者了解到,滁州市市轄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項目(二期),已于今年啟動。在往年調查基礎上,我市將擴大調查種群范圍,將重點調查哺乳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大型真菌類群,拓展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同時對陸生昆蟲和高等陸生植物進行補充調查。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