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張斌,男,1990年10月生,中共黨員,鳳陽縣殷澗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統戰委員。2009年,還在上大學的張斌開始無償獻血,累計獻血達1600毫升。2020年,他主動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24年7月,接到鳳陽縣紅十字會電話,告知他與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時,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答應了捐獻,2024年8月,張斌成功捐獻了18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讓生命火種以另一種方式延續。工作中的張斌,始終把服務群眾放在第一位,組織成立“俏大姐”文藝演出志愿服務隊,創編三句半、鳳陽花鼓等形式接地氣的文化節目,開展預防溺水、民族融合、反對電詐等宣傳;謀劃的“‘鳳’獻‘她’人,婦幫婦助”志愿服務項目,為全鎮育齡婦女、困難婦女等群體,提供法律普及、技能培訓等志愿服務。張斌獲評鳳陽縣優秀共產黨員,被鳳陽縣政府授予三等功。
大愛無疆,勇敢擔當
2009年9月剛剛開學,當時在安徽理工大學讀大二的張斌在校園獻血車內進行了第一次無償獻血,他累計參加無償獻血5次,達1600毫升。2020年5月,他在參加單位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時,身為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他了解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等方面常識,主動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2024年7月,當紅十字會的電話響起,告知他與一位急需幫助的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時,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答應了捐獻的請求,定好時間便去醫院做全面體檢和高分辨配型。想到自己可以挽救一個生命,張斌的心情很激動。回家后,他向家人說了這件事情,家人表示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了解不多,擔心是否會傷害身體,隨后經過張斌耐心地講解和說明,最終他的家里人還是選擇支持他的決定。后來,張斌得知對方患者是個6歲的女童,而他的造血干細胞可以拯救一個家庭的希望和一個小女孩的未來,張斌覺得這件事就更加有意義了。
2024年8月9日,張斌在前往安徽省立醫院前說:“作為一名醫學專業畢業生,既是共產黨員,又是基層干部,我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群眾需要就是‘集結號’,關鍵時候就得站出來”。
生命接力,傳遞希望
聽說患者情況比較緊急,張斌根據安排第一時間完成了高分辨配型和體檢工作,2024年8月9日,前往安徽省立醫院,做造血干細胞采集前準備工作。接下來的時間里,他每天注射動員劑,回憶起打針的那些日子,張斌說:“打針后腰胯和膝關節酸脹明顯,加上連續呆在醫院,感覺時間過得非常慢,心里很是煎熬,晚上也常常失眠,但是想著通過自己的捐獻,能救助一個家庭,身體的不適感不值一提。”
2024年8月14日,一個充滿希望的日子,張斌在安徽省立醫院正式開始造血干細胞采集。在采集室的床上躺了三個多小時,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混懸液180毫升,這份承載著愛與希望的“生命火種”隨即被送往遠方,為一位素未謀面的血液病患者帶去了重生的機會。張斌的這一善舉,不僅挽救了一個生命,更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張斌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了鳳陽縣首位基層公務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也是鳳陽縣第8例、滁州市第38例、安徽省第65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張斌說,“希望更多的人提高對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的關注,參與到造血干細胞捐獻中來,去幫助更多的人。”
初心如磐,情系群眾
哪里有困難、哪里有險情,大家都能第一時間看到張斌忙碌的身影。2020年防汛期間,淮河水位高漲,一度接近當地行蓄洪區泄洪標準。因板橋鎮沿淮且部分村為泄洪區范圍,時任板橋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的張斌廣泛組織拉動民兵參與防汛搶險,先后出兵近千余人次,扛沙袋、堵缺口、轉移群眾,同時還主動參與到支援全椒縣抗洪搶險工作當中。當時有2個行政村20個村民組271戶826名群眾需要在12小時內完成轉移安置,他帶領民兵連一方面采取“逐戶清、逐戶封”的方式在短時間內迅速進行轉移,一方面對特殊群體(老弱病殘孕、貧困戶、規模養殖戶等)采取“一戶一策”的個性化方式進行安置,確保人人平安的同時,做到了戶戶滿意。
身為宣傳部長的張斌積極組織并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設置多處學雷鋒志愿服務臺愛心服務內容,配備愛心共享雨傘、急救醫療箱、便民工具箱、無障礙設施等多種便民利民設施。他組織成立“俏大姐”文藝演出志愿服務隊,創編了十多個三句半、快板、鳳陽花鼓、扇子歌舞等形式的接地氣的文化節目,開展預防溺水、民族融合、反對電詐、文明家庭、移風易俗等宣傳。謀劃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務項目——“‘鳳’獻‘她’人,婦幫婦助”,持續為全鎮育齡婦女、困難婦女、留守困境兒童,提供法律普及、走訪慰問、技能培訓、矛盾調解、心理輔導等志愿服務。通過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化開展,吸引和鼓勵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當中,為文明城市建設助力。
作為一名鄉鎮工作人員,最大的職責就是服務好群眾。張斌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