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道
施云道,男,1952年4月生,中共黨員,天長市秦欄鎮聯盟村村民。2011年,施云道的妻子被查出尿毒癥晚期,醫生屢次下達病危通知,施云道始終沒有放棄,帶著妻子四處求醫,起早貪黑悉心照料,他經常給妻子按摩,幫助妻子緩解疼痛,直至妻子2013年11月離世。妻子剛去世,80多歲的岳父被查出患上骨癌,施云道來不及悲傷,精心照顧陪伴岳父抗癌直至2014年老人離世。岳母承受不了打擊癱瘓在床,他如親生兒子一般照料十余載。除了照料岳母的飲食起居外,他還學著書本、視頻中的方法每日堅持為岳母捶背按摩,幫助復健。施云道用自己數十年如一日的孝義堅守,展現出中華兒女孝老愛親的美德。施云道獲評安徽省“孝星”“天長好人”榮譽。
天降橫禍,妻子先走一步
施云道自部隊退伍之后,經人介紹和朱桂華結為夫妻,他和妻子數十年如一日相濡以沫、感情深厚。他的妻子朱桂華是村級婦女主任,生前因為工作熱情、負責,廣受村民稱贊,和丈夫施云道相互扶持的故事也廣受大家稱道。
2011年,年逾花甲的施云道本應一家人和和睦睦,享受天倫之樂之際,一道驚雷驚醒了這個普通的家庭。妻子朱桂華突然被查出尿毒癥晚期,醫生屢次下達病危通知,施云道始終沒有放棄,帶著妻子四處求醫,起早貪黑悉心照料。看著妻子因病痛折磨,疼痛難耐時,他便想著法兒的逗樂妻子,給她講講生活中的趣事。為緩解妻子疼痛,他時常給妻子按摩肚子、手腳,一揉捏就是到半夜,直到妻子安穩睡去。一次,他聽村里人說附近高郵縣菱塘鄉有一位老中醫很擅長緩解身體疼痛,施云道便時常騎著摩托車去購買中藥,每次往返兩個小時起步。碰上下雨天老中醫不擺攤,他便去人家家里采買,風雨無阻兩年有余。雖然治療和照料不歇,但是朱桂華還是于2013年11月因病離世。妻子離開之后,家中還有80多歲的老父母,而他的妻子朱桂華又是老人唯一的子女,施云道顧不上自己悲傷的情緒,便全力承擔起了照料岳父岳母的重任。
肩挑重擔,照料岳父抗病魔
施云道的岳父岳母只有一個女兒,獨女去世之后,本就患有眼疾的岳父同年又查出骨癌,一時無法忍受打擊,身體更是每況愈下。這個大家庭還沒有從癌癥的悲痛中過去,這下又來了個癌癥,再度給這個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
“花甲之年”的施云道本就年紀不小,照料老人總歸有些措手不及,而他的兒子兒媳長期在外打工,家中還有兩個正在讀書的孫女,家里全靠他一人。施云道打起精神,一邊把兩位老人接到身邊照料,一邊每天堅持接送孩子,照看孩子。由于岳父患有眼疾,又搬到新家,經常走路碰壁,有一次更是磕破了頭流了血。施云道看著實在心疼,便把家中桌角、柜門把手等尖銳東西都用軟布仔細包上,并帶著岳父在家中行走,讓他熟悉家中布置。骨癌每每發作時總是伴著持續的疼痛,加上患有眼疾,岳父晚年生活極其枯燥且消極。施云道便全職當起了岳父的“眼睛”,帶他“看電影”“看揚劇”,不停地換著花樣為老人排解生活中的無趣,進而減輕因病痛帶來的生理和心理的雙重不適感。為了確保老人們的營養吸收,他每隔一到兩天就要騎車到離家10公里外的牧馬湖村買魚回來煮湯,為防止老人被魚刺卡到,每每總是耐心地挑完刺才送到他們碗中。由于岳父年紀較大、疾病嚴重,雖然施云道照料有加,最終還是沒能挺過去,患癌短短一年后于2014年9月離開人世。
繼續前行,陪伴岳母享晚年
兩位至親的離開讓岳母受到精神刺激,加上年老體弱,2016年后,她的生活已漸漸地無法自理,就連簡單的穿衣梳洗也要費很大功夫,更別提自己出門遛彎,時常感嘆“自己不如死了算了”。
除了包保岳母的衣食起居外,施云道經常幫助岳母進行復健,每日學著書本、視頻中的方法堅持為岳母捶背按摩,并隔三差五推著老人到公園散步,幫助恢復。岳母年少時便喜歡聽戲,施云道便時常帶著岳母奔赴各個村(社區)“趕戲”,在閑暇時候他也學著臺上的唱腔小聲哼唱,時常逗得老人笑容滿面。鄰居更是經常說“老人真有福,女婿比親兒子還親,長命百歲不是夢”。不忙的時候他還義務承擔起聯盟村養老服務站打飯員一職,并不定期地為村里的老人們送去肉類“加餐”,在為老人們打飯的同時,時常邀請他們去家里多陪陪岳母,和岳母聊天。雖臥床七年有余,但岳母身上沒有一處褥瘡,整天衣著干凈,臉上布滿笑容。施云道也是日日不斷,年復一年,毫無怨言。
“千經萬典,孝義為先”。施云道用最為樸素的行動,為我們展現出中華兒女最崇高的美德,值得大家學習,贊揚,傳播。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他會成為一股正能量,將愛老敬老助老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