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琴
林玉琴,女,1972年8月生,來安縣汊河鎮汊河社區居民。林玉琴8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患有尿毒癥的婆婆,風雨無阻每周3次陪同透析,自學護理知識成為婆婆的貼身“醫生”;2018年,林玉琴的丈夫因急性腦梗塞癱瘓在床,她悉心照顧,喂水、喂飯、按摩、翻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從重癱到可以慢慢走路,恢復得越來越好。2020年,林玉琴加入汊河鎮敬老愛老志愿服務隊,參與慰問孤寡老人、關愛留守老人志愿服務活動40余次,志愿服務時長超200小時。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兒子兒媳也先后加入志愿服務隊,一家人用實際行動傳遞孝順和關愛。
8年細心照顧尿毒癥婆婆
2016年2月,林玉琴的婆婆許東蘭在體檢中發現患上了尿毒癥,醫院診斷要通過透析來維持生命。由于其公公早年去世,婆婆本身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加之透析費用負擔重,年事已高的婆婆想要放棄治療。孝順的林玉琴不愿放棄,為了籌集醫藥費,丈夫陳學鳳常年在外務工,照顧婆婆的重擔便壓在了林玉琴一個人的身上。婆婆每周要去3次醫院做透析,從家到醫院單程20分鐘,透析需要4個小時,加上取藥等等,去一次要花上大半天時間,林玉琴風雨無阻堅持了8年。
婆婆許東蘭患有基礎病,醫生告知林玉琴要時刻關注身體情況以便調整用藥。林玉琴便自學了量血壓等基礎操作,堅持每天早晚2次為婆婆量血壓,再根據血壓情況及時調整藥量。“血壓特別高的時候要吃6種藥,低的時候要喝紅糖水,腳抬高、頭放低半小時”,林玉琴就這樣日復一日照顧著婆婆。尿毒癥患者在飲食上許多禁忌,林玉琴就根據醫生的要求每天變換花樣給婆婆準備飯菜,既要保證營養,又不能吃的太油膩。
因擔心治療費用加之病痛,婆婆常常有輕生、放棄的念頭。林玉琴知道后一邊及時觀察她的情緒,一邊耐心勸導婆婆讓其主動配合治療,家里事情再忙她也從不說半句怨言。林玉琴自己也經常學習醫學知識、按摩推拿技術,如今婆婆的情況也越來越好。
不離不棄幫助腦梗重癱丈夫重新站立
2018年6月,林玉琴的丈夫陳學鳳突然頭暈并且嘔吐不止,送至醫院后被診斷為急性腦梗塞,搶救后陳學鳳保住了生命。住院治療的幾個月里,林玉琴家里醫院兩頭跑,一邊照顧丈夫一邊還要時刻關注婆婆的情況。出院后,陳學鳳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里又多了一個需要貼身照顧的人。
為了避免長期臥床引發肌肉萎縮,林玉琴每天堅持就給丈夫康復按摩,為了不生褥瘡,每天晚上還要幫助丈夫翻身2次。癱瘓在床的陳學鳳生活無法自理,吃飯喝水也得林玉琴一口一口喂;由于大小便失禁,林玉琴隔幾個小時就得給丈夫換一次尿不濕,即便這樣也會經常弄臟床鋪,每次林玉琴都要換洗一大堆床單衣物。6年來,林玉琴幾乎每天都是凌晨5.6點起,一直忙到快凌晨以后才能入睡。每天重復著為丈夫喂水、喂飯、按摩、翻身,提醒婆婆吃藥…長期勞累,林玉琴的腰椎和關節也出現了問題,但她從未抱怨。
在林玉琴的悉心照顧下,丈夫陳學鳳的狀況一天天好起來。醫生也告知林玉琴可以試著讓丈夫進行康復訓練。為了讓丈夫學會站立,她用繩子一頭綁住自己的雙腿,另一頭綁住丈夫的雙腿,像孩子一樣教他。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陳學鳳一天天好起來,2024年3月,陳學鳳病情已基本穩定,可以慢慢下地挪步了。
樸實行動傳遞志愿大愛
丈夫和婆婆相繼生病,林玉琴也得到了社區的照顧,經常有志愿者上門探望,林玉琴心懷感激。2019年底,林玉琴偶然參加社區組織的敬老愛老志愿服務活動,發現身邊還有許多需要照顧的獨居老人。2020年,林玉琴主動加入社區助老服務隊,參與慰問孤寡老人、關愛留守老人志愿服務活動40余次,志愿服務時長超200小時。由于長年累月照顧婆婆和丈夫,林玉琴經常和隊伍里的其他志愿者分享經驗,告訴他們常規康復知識。轄區81歲的方玉霞老人常年獨居,患有高血壓、肺氣腫、心臟病等,林玉琴有時間就上門問候,經常幫老人打掃屋內衛生,關心她的身體狀況。一提起林玉琴,方奶奶就連連夸贊。
在她言傳身教下,兒子陳育棟和兒媳徐蕊也先后加入汊河鎮文明新風志愿服務隊,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常義診、淘寶市場、愛心義剪、政策知識宣傳等活動,累計幫扶困難群眾42人,志愿服務時長180小時,一家人用實際行動傳遞孝順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