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琴
朱小琴,女,1973年8月生,來安縣雷官鎮高場村村民。20多年來,朱小琴挑起家庭重擔,照顧聾啞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三位兄長。朱小琴的3個哥哥均為聾啞人士,二哥三哥還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長期吃藥。朱小琴日復一日悉心照料他們的飲食起居,叮囑二哥三哥按時吃藥,安撫精神偏激、暴躁的二哥情緒,時常耐心滿村尋找走丟的三哥。在朱小琴的照顧下,三位哥哥身上干干凈凈,穿得整整齊齊。朱小琴大哥曾患甲狀腺癌,她拿出積蓄帶著大哥四處求醫問藥,無微不至照顧直至大哥病情平穩。朱小琴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堅持譜寫了一段孝老愛親的佳話。
柔弱肩膀撐起特殊家庭
1973年,朱小琴出生在來安縣雷官鎮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她記事起,她就知道自己的家庭與別人不一樣。朱小琴的母親患有精神疾病,上面有3個哥哥均為聾啞人士,二哥三哥同母親一樣患有精神疾病,需要長期吃藥。朱小琴的父親作為家里的唯一支柱為了生計常年奔波在外,朱小琴自小就主動分擔家務,照顧母親和3個哥哥。她一邊上學一邊做家務,她不僅要洗衣做飯,還時不時要外出尋找走失的母親和哥哥。
2004年朱小琴的母親去世,父親也年近70,朱小琴義無反顧地接過了家庭的重擔。由于常年累月勞累,父親的身體非常差,隔三差五住院。朱小琴一邊要照看父親,一邊還要管著3個哥哥,定期給他們采購生活物品。朱小琴的3個哥哥享受政府相關政策待遇,面對親朋好友都勸朱小琴將哥哥們送去養老院的想法,朱小琴從不考慮。“我多辛苦一點就行”,她總是笑著回應。
不怕辛苦 成為特殊家庭“大家長”
二哥朱曉忠是兄弟3人中最特殊的一位,身體的殘疾使得他精神偏激,時常暴躁,經常無故發瘋打鬧,打砸物品,有時會破壞鄰居們的莊稼與生活用品,甚至毫無緣由打人。多年來,每當二哥病情發作,朱小琴只能挨家挨戶地去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三哥朱曉叁也患有精神疾病,雖然沒有暴力傾向,但時常一個人在路上漫無目的行走,經常走丟。不論何時,只要聽說三哥不見了,朱小琴便立馬去尋找將其帶回家。
二哥朱曉忠與三哥朱曉叁雖然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在朱小琴的照顧下,身上干干凈凈,穿得整整齊齊,也很少生病。身為特殊家庭的“大家長”,朱小琴說:“我要擔起所有責任,撐起這個家。”
2008年,大哥朱曉馬確診甲狀腺癌,她帶著大哥朱曉馬輾轉在南京多家醫院求醫,掛號、住院、手術、化療,一年多的求醫治療,朱小琴從未缺席。求醫初期,朱小琴積極與醫生溝通治療方案,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請教,術后,朱小琴每天盯著大哥按時吃藥,定期陪同到醫院復查。就這樣,在朱小琴的陪伴和細心照顧下,一年后朱曉馬逐漸恢復,手術費用自費約8000元也由朱小琴支付。
操持小家 成為兒女人生榜樣
1992年,朱小琴與丈夫喬樹武結婚,由于要時常照看娘家,夫妻二人無法像同村人一樣外出打工,生活并不富裕。2000年,朱小琴與丈夫萌生出承包土地的想法,增加收入的同時方便隨時照看家人,最多的時候,承包面積達200畝。農忙時節,朱小琴總是天剛亮就下田干活,等到九、十點鐘氣溫升高便回家,先去看父親和哥哥們,再回到自己家操持家務,洗衣、做飯、還養了一群家禽。
20多年來,朱小琴一邊照顧著娘家,一邊還要努力維持自己的小家庭。朱小琴婚后育有一對兒女,繁重的農活與家務并未讓她放松對子女的教育,她總是鼓勵兒女認真學習,通過學習改變命運。朱小琴盡己所能的為兩個孩子創造學習的環境,每天督促他們寫作業,關心他們的考試成績,經常到學校里與老師交流。朱小琴柔弱的身體里迸發出了巨大能量,支撐著這個家,她的堅韌和毅力也成為了兒女的學習榜樣。
女兒喬敏與兒子喬歡從小耳濡目染,被母親的勤勞與堅韌所感染,在學校里勤奮學習,在家里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今,兒子喬歡已經研究生畢業,女兒喬敏也在江蘇有了不錯的工作。朱小琴欣慰地說:“不管我多累多辛苦,只要家人平安順遂,孩子健康成長,我做的這一切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