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通訊員董 超 全媒體記者包增光)近年來,南譙區政協推深做實鎮(街道)政協召集人制度和“委員進社區、常委在行動”兩項改革工作,不斷健全委員聯絡新機制,積極探索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新路徑,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實現協商民主與基層治理的良性互動、效能疊加。
2023年,“政協工作召集人”制度進一步升級,全區8個鎮和3個街道均成立“政協工作聯絡組”。市、區兩級政協堅持工作銜接,把區政協委員整合優化成32個委員小組,全部下沉到11個鎮(街道)、91個村(社區),實現委員進社區(村)全覆蓋。以微協商、微建議、微宣講、微監督、微心愿等“五微”活動為抓手,進一步發揮政協委員資源力量,提升履職實效。
兩項改革工作中,南譙區政協將“政協會場”搬到“社區現場”,將協商平臺搬到基層群眾的“家門口”,在群眾身邊開展宣講、協商、監督系列活動。同時,建立“協商議事室”42個、“議事廣場”19個、“群眾議事亭(長廊)”17個。通過“政協搭臺、委員唱戲”,采取“集中+分散”“固定+流動”“會場+現場”等方式,開展“板凳協商”“上門協商”“田頭協商”等,圍繞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共謀方案、共推落實。
南譙區政協不斷探索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基層社會治理等協商模式,拓展服務形式,延伸履職觸角,助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為黨助力、為民分憂、為政建言,“微協商”經驗和“微監督”形式分別被《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刊發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