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1952年的挑戰應戰書(此件存于滁州市檔案館)
“我們全組為了響應毛主席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偉大號召,訂立了我們愛國增產計劃與增產辦法,并依此條件向周奶奶互助組、李華互助組應戰外,還向丁士蘭互助組作友誼的競賽。”
滁州市檔案館館藏的這份1952年的挑戰應戰書,不禁讓人好奇,“周奶奶”“桑桂佳”“丁士蘭”這些互助組為何要挑戰、應戰?這一切都源于74年前打響的那場戰爭。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時間撥回上世紀50年代初。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次日,美帝國主義調動其駐日部隊侵入朝鮮,并派遣其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
為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戰爭,滁縣地區各界群眾紛紛響應號召,開展保衛世界和平宣言簽名運動。短短3個月內,簽名人數達到93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44%。
人民呼喚和平,世界需要和平,新中國更是如此。但美帝國主義仍在同年10月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邊境,嚴重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和祖國安全的需要,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群眾運動,為了勝利
隨著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滁縣地區的抗美援朝運動逐步深入開展。1951年,全區80%左右的人參加了抗美援朝的愛國行動。為慰問中朝戰士,3月到5月全專區捐款6300萬元、慰問品2.1萬件、發出慰問信7300封;開展擁護締結和平公約、反對美帝武裝日本的投票簽名運動,114.13萬人參加,占全區總人口的52%。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關于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即“六一號召”)發出后,滁縣地區大規模地開展了愛國增產節約運動,檢查修訂愛國公約,優待烈屬軍屬,為前線解決后顧之憂。同年7月18日,滁縣地區專員公署召開各縣縣長會議,明確各縣政府的當前主要工作是開展愛國、增產、捐獻運動,“一切為了戰爭,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全區人民群眾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組織領導下,廣泛訂立愛國公約,通過財物捐獻、獻工支前、代耕慰問等措施,支援志愿軍在前線的戰斗,將抗美援朝運動推向高潮。前文的挑戰應戰書正是當時群眾積極響應愛國增產節約運動的縮影。
在愛國主義的鼓舞下,滁縣地區人民不僅積極捐款捐物,更是踴躍報名參軍參戰。滁縣報名參軍的青年有1200多人,全椒縣報名參軍的有1000多人,嘉山縣(今明光市)報名參軍的有1000多人,來安縣征集志愿兵1300余人,炳輝縣(今天長市)赴朝參戰志愿軍800余名。這些人民子弟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韓德彩、蔣道平就是其中杰出代表。韓德彩,鳳陽縣人,被授予二級戰斗英雄稱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擊落敵機5架,其中有美軍“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切爾駕駛的F-86型飛機。蔣道平,嘉山縣人,先后榮立特等功、一等功各一次,被授予空軍二級戰斗英雄稱號,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抗美援朝戰爭中擊落美軍F-86型飛機5架,擊傷2架,其中有美軍首席“三料王牌”飛行員約瑟夫·麥克康奈爾所駕駛的F-86型飛機。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儀式在板門店舉行,至此,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捍衛了民族尊嚴,使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而滁州的抗美援朝運動,不僅支援了前線,伴隨著滁州人民愛國主義精神的高漲,也推動了全區生產救災、治理淮河、工農業生產、文化教育等各項工作的迅速發展,形成并展現了全區人民積極向上的社會風貌。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深植人心,激勵著一代代滁州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拼搏。
(王萬紅 錢 寶 丁 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