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銘
劉曉銘,男,1973年7月生,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氯堿分公司電儀車間儀表工。他勤學苦練,練就扎實基本功,30年來攻克閥門儀表技術難題900余項,推廣新技術10項,獲得國家專利3個;他潛心研究,解決進口設備聚合釜卸料閥技術故障,設計“口”字型維修工具“龍門架”打破國外密封備件維修技術制約,12年來化解各類大型進口閥門疑難雜癥近1000次,為公司節約設備采購成本近千萬元;協助分公司處理故障改造項目,提高經濟效益約3000萬元;他言傳身教,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23名徒弟、中高級技工11名。劉曉銘獲評安徽工匠、安徽工匠年度人物榮譽。
不忘初心,勤學苦練,他成為技藝超群的“閥王”
1993年8月,劉曉銘從學校畢業,成為一名鉗工。剛開始,劉曉銘檢修儀表無法一次性找出問題,為了練好技術,他不顧工廠鍋爐房內50多度的高溫,一次次上前檢測,被高溫炙烤的呼吸困難便到旁邊換換氣緩過來再去,將基本功練得扎實。2012年5月,劉曉銘進入華塑公司,發現很多進口儀表設備他都未曾見過,而老師傅卻能將不工作的“病”閥門眨眼間手到病除,于是暗下決心:“我一定要下苦功夫,學好這門修閥的手藝!”
每天他第一個來到班組,勤跑生產維修現場觀察師傅的操作要領,虛心向老師傅請教工作中的難點、疑點。他白天穿梭于現場,反復看,反復琢磨,把新型閥門的所有特點記錄在案,晚上下班后繼續查搜相關知識,觀看學習視頻到凌晨。一年時間,他沒有完整的休息過一天,記下了10多本學習筆記,經常累得人一挨床就能睡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吃透了170多種大型進口閥門的屬性和執行機構后,他從一名普通的儀表閥門技工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技術骨干。
“處置突發故障,保障生產安全,是我們的責任。”這是劉曉銘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19年10月8日凌晨4點,劉曉銘夜間檢查時發現一臺PV3C聚合釜液力變矩器調節閥前減壓閥進氣管脫落,如果因此觸發儀表連鎖反應,會導致近30萬元的材料報廢,造成非正常停產,損失不可估量。他趕緊帶著值班人員對儀控設備逐臺檢查。剛爬上第一臺聚合釜檢查設備,他突然聽到“呲……”的一聲,意識到是氣源卡扣脫落,劉曉銘不顧危險一把抓住瞬間脫落的氣源管,強壓下的管內沖擊力有近10公斤,當氣源管固定卡緊后,他的手臂已經因肌肉拉傷顫抖個不停。
2021年8月16日上午,電石分公司需緊急搶修一臺氣動蝶閥,在分公司技工束手無策時,想到了求教劉曉銘。劉曉銘仔細分析、檢測,發現有一側氣缸發生漏氣現象。拆開氣缸發現密封圈損壞,造成該閥門氣缸內活塞運行阻力過大,導致閥門打不開又關不上。他立即更換密封圈,細心打磨氣缸內壁,重新裝配調試,讓閥門運行正常。現場的電石分公司同事由衷地豎起大拇指:“劉師傅,你這‘閥王’真是名不虛傳!”這樣的事劉曉銘遇到過很多次。
面對一人多高的閥門,他深諳內部結構,不需蠻力就可以輕松拆解;閥門出現異常,他很快就能查出原因,準確消除故障。30年來,劉曉銘充分發揮技術和專業特長,解決現場安全生產故障維修3000余次,攻克技術難題900余項,對各裝置10000多個閥門進行排查、處理隱患800余項。
恪守匠心,銳意創新,他成為攻堅克難的“尖兵”
快速準確排查、解決各類大型進口閥門的故障,需要多久?劉曉銘說:“也許是幾分鐘,可能是好幾天,只要有恒心在,不難。”二期PVC裝置聚合釜卸料閥是公司重要項目的關鍵儀表設備。然而該閥門安裝后反復出現故障,廠家專家無法解決便要將閥門返回美國處理,且需要6個月時間,嚴重影響生產進度。臨危受命的劉曉銘,向廠家要來卸料閥和聚合釜設備的設計圖紙就住進控制中心,整整半個月著魔似地設計方案,在聚合釜爬上爬下核對相關技術參數,光圖紙就廢棄了2大包,最終定下方案。公司根據他提供的參數對五臺卸料閥全部重新改造,保障了PVC二期的施工進度和后期的穩定生產,為公司增收效益1000多萬元。
2019年12月初,劉曉銘發現卸料過濾網中存在密封殘片,必須更換密封備件。可后期裝修時廠家卻刻意為難,告訴他必須使用專用維修工具。“買你的菜,還必須用你的鍋?”劉曉銘十分不服。為了啃下這根“硬骨頭”,他每天只睡不到5個小時,沒日沒夜的“泡”在車間,累了就躺在紙板上休息一會,餓了便隨便扒一口飯菜。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反復試驗,嘗試了上百個不同的壓力后,焊制了一個“口”字型可上下伸縮的維修工具“龍門架”,解決了難題,打破國外密封備件維修技術制約。
像這樣的寶貝,劉曉銘還發明了很多。他帶領工友到廢舊物資庫房“淘寶”,通過拼接搭湊,讓過去躺在廢品庫里的“寶貝”重新散發光芒,12年來,劉曉銘消除和“治療”各類大型進口閥門疑難雜癥近1000臺,為公司節約設備采購成本近千萬元。
堅持恒心,言傳身教,他成為肩負傳承的“良師”
2017年8月,“劉曉銘工匠大師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公司儀表專業人才的孵化基地。劉曉銘帶徒弟,嚴格又認真。依托工作室,他開班授課、培訓練兵,以現場授課講解、面對面解答提問、手把手動手拆解設備的形式代替純理論培訓,以往藏在閥門“肚子”里的內部構件拆卸后直觀映入眼簾,讓在場的員工輕松記憶。在培訓時,他將絕技絕活傾囊相授、毫無保留,相繼帶出23名徒弟,培養出技術骨干6人,中級工4人,高級工1人。他還編寫絕技絕活和故障處理案例60余篇,編制培訓教材《華塑股份工匠大師工匠故障處理案例和絕技絕活匯編》。
“看著徒弟們個個出類拔萃,獨當一面,我的心里就感覺比喝了蜜還甜。”劉曉銘的笑容里滿是驕傲。30年來,劉曉銘的幸福都在閥門上。他推廣新技術10項,創新3個國家專利發明,其中《一種電石材料生產尾氣的壓濾凈化裝置》獲得國家實用性發明專利證書。“劉曉銘工匠大師工作室”在2022年被安徽省能源化學地質產業工會評為行業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12年來,他充分發揮“大師工作室”陣地作用,協助電石分公司、熱電分公司、鹽業分公司等處理閥門故障8次,參與氯堿分公司乙炔車間氨治理項目改造等工作,提高經濟效益約3000萬元。他積極發揮傳幫帶的作用,8年來為公司職工授課130多次,開展綠色化工實訓基地教學16次。
質量之魂,存于匠心。在劉曉銘看來,工匠代表的是一種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創新的精神,是對從事的工作和手中的產品負責任的態度。承匠人之心,傳育技之道。今后,他將堅守‘敬業、專注、創新、傳承、卓越’的工匠精神,繼續發揚創新和嚴謹的作風,努力讓每臺設備在生產中展現它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