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季。眼下,南譙區水稻陸續迎來成熟期,種糧大戶們搶抓農時開鐮收割,全力以赴保糧食豐收,田間地頭處處呈現出繁忙的豐收景象。
在南譙區烏衣鎮汪郢村萬畝高標準農田里,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擺,層層的稻浪連綿起伏,勞作的農民喜上眉梢。不遠處,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數臺收割機在稻浪中來回穿梭。稻田旁,農用貨車停在路邊,金黃的稻谷裝滿車廂,滿載豐收的喜悅,準備奔向曬谷場。
“為了保障今年糧食豐收,合作社圍繞水稻品種選育、種植、植保等環節,專門邀請省市的農業技術專家過來授課,現在看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據南譙區大福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龔大福介紹:“今年水稻長勢很好,顆粒飽滿。”龔大福說,合作社通過前期抽樣,發現今年單株稻穗稻谷顆粒平均數比去年略高一些,因此估算今年水稻產量應該比去年要高。
記者了解到,南譙區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向專業化、規?;蜕鐣l展,帶動農戶多種糧、種好糧。目前,該區省級全程農機化農事服務中心5家,市區兩級農機化示范大院11家,農機專業合作社43家參與實施稻、麥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
“現在農業機械化越來越普及,跟農機專業合作社簽訂協議后,收割機開到田里開始收割,十來分鐘就把我這塊田水稻收完了。這樣省時省力更省心,還大大降低了成本,給我們農場主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烏衣鎮水稻種植大戶徐龍寶站在田埂上,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記者從南譙區獲悉,該區不斷調優糧食產業結構,重點發展以“稻蝦米”“富硒米”等優質粳稻為代表的專用品牌糧食,新增創建綠色高效千畝示范片2個,全區綠色糧食生產基地擴大到10萬畝。同時,該區堅持數量發展與質量提升并重,規范引導與示范引領并舉,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成為糧食增產保供的重要力量,不斷加快培育新型糧食經營主體。
目前,南譙全區擁有市級以上糧食生產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5家、家庭農場288家,培育糧食生產產業帶頭人45個,輻射帶動5200余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