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小崗村考察并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作出‘三個堅定不移’的重要指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了農業農村改革的重點任務。”日前,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程軍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農業農村系統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大力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一批農村改革品牌在全省、全國推廣。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滁州必須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農村改革的思想精髓,以更堅定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謀細抓實農業農村改革重點任務,敢于創新、勇于攻堅,持續擦亮滁州農村改革品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提供強大動力。
一是深化經營體制改革,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一方面,堅持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作為農村改革“一號任務”,圍繞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每個縣選擇1個鄉鎮、其他鄉鎮各選擇1個村開展試點探索,實現“縣有試點鄉鎮、鄉鎮有試點村”全覆蓋,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
另一方面,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規范流轉土地經營權,加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力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3萬家以上、承包地流轉率穩步提升。
二是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持續鞏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不斷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完善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產權管理制度,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加快推進農村產權交易規范化整市試點,規范農村集體和農戶產權交易行為,促進保值增值。大力實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百千萬”工程提升行動,推深做實黨建引領信用村、“萬企興萬村”、共富工坊等,拓展發展路徑,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領辦經濟實體,發展服務經濟、物業經濟、“飛地”經濟等,不斷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造血能力和綜合實力,確保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強村占比突破40%,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釋放鄉村發展活力。鞏固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試點成果,圍繞“保障居住、盤活閑置、管住亂建”目標,爭取承擔新一輪試點任務,深入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有效路徑,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農房),推動農村閑置建設用地多方式、高效益統籌利用。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整市試點,探索全程監管機制,奮力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滁州樣板”,為加快實現“百億斤糧倉”提供堅強支撐,力爭2027年在全省率先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糧食產能穩定在95億斤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多作滁州貢獻。
四是深化要素配置改革,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充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一號工程”,持續實施新時代鄉村建設行動,高質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前提,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把持續改善農村生活條件作為基礎,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進一步健全基層治理體系,努力實現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同規同網”、公共服務“同質同標”、社會治理“同向同行”,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加快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作為根本,努力做到“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產業、一村一特色”,加快推進24個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體推進農村“三大革命”,努力打造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