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定遠縣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圍繞服務當地產業發展、推動項目集聚、盤活集體資源,在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拓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高位推進匯聚頭雁力量。將農村集體經濟工作納入“書記項目”,成立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雙組長,縣直單位黨委(黨組)書記為成員的集體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將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作為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年度考核、星級支部創評和評先評優重要參考標準,倒逼責任落實。健全縣級領導干部包聯鄉鎮機制,從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政策運用等方面開展定向指導,幫助鎮村理清工作思路、解決實際問題、推動政策落實。通過部門、鄉鎮、企業和村集體聯席會議方式,實現部門政策支持和基層發展無縫銜接。組織村干部集中參訓,現場觀摩學習,邀請省級有關部門業務專家指導,提高村干部抓經營、促發展能力。選送22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到浙江海寧進行跟班鍛煉,拓寬視野。實施“頭雁領航”行動,擴大選人用人范圍,擇優吸收選拔懂市場、會經營、善管理的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
機制優化推動目標落實。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扶持和導向作用,組建集體經濟項目評審“專家庫”。按照中央及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及時摸排符合申報條件的村以及產業項目,爭取各級扶持資金。在全縣218個村中評選年度“十佳集體經濟強村”,公開表彰激勵。按照《定遠縣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激勵辦法(試行)》,開展村級集體經濟自主經營性純收入考核獎勵,每年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人員兌現獎勵。圍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年度目標任務,對存在問題和下步工作重點,向鄉鎮黨委主要負責人推送“工作提示單”。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納入效能專項督查,分項排名、按月通報。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主要指標,對多項指標落后的村黨組織負責人進行談話提醒。
因地制宜盤活集體資源。依托農業大縣資源稟賦,以鄉鎮抱團發展為基礎,推動全縣成立35個“強村富民”公司,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對接市場,增加收益。西卅店鎮“瓜蔞部落”、朱灣鎮“農業托管”、張橋鎮輕紡產業園村企聯建等集體經濟發展經驗做法在多家媒體報道。圍繞鄉鎮鄉村振興產業集中園區,整合金融保險、高校院所、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等資源,積極探索“村黨組織+合作社+企業+農戶”的“共富工坊”新模式,在全縣打造以定向招工、電商直播、農旅融合、品牌帶動等主要類型的“共富工坊”77家,累計帶動1150余農戶就業。張橋鎮16個村與滁州市千絲露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張橋鎮千橋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輕紡園區入駐企業產生的下腳料回收、加工和銷售,成為全縣第一個村投公司升規企業。(吳曉璐 聞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