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探訪城市更新項目:
實施城市更新 提升老城區“顏值”
5月1日下午,滁州市城市更新項目——瑯琊區紫薇新村改造施工現場機聲隆隆,數臺挖掘機、翻斗車正在不停地作業,一片繁忙的建設場景。
“我們正在進行的是雨污分流管道開挖作業,還有50米就全部打通了。”施工員葉信平告訴記者,為了搶抓工期,“五一”期間,工地人機不歇,馬力全開,加快推進工程進度,確保6月底前完工。
“你看,樓房的外立面已經用真石漆粉刷過,墻壁上的雨水管和污水管也安裝到位了,后面整個小區的路面還將會被鋪上瀝青,美化、亮化也會同步跟上。要不了一個月,小區就會大變樣。”一旁的紫薇社區黨委書記石漢偉高興地說。
石漢偉告訴記者,正在施工的是二批次工程,一批次工程去年年底已經完工,涉及到他們轄區的3個老舊小區得到了全面提升改造,“過去的‘臟亂差’變成了現在的‘潔凈美’,特別是符合施工條件的老小區加裝了電梯,居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近年來,我市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民生工程,用心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針對滁州老城區發展的公共服務設施不均衡、住房環境質量差、交通擁堵停車難、城市風貌缺乏特色、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2020年,我市謀劃啟動老城區城市更新工作,并于2021年入選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
幾年來,我市以“改善民生、優化環境、提升品位、完善功能”為目標,以“留改拆”“微更新”為更新模式,把28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劃分為8個更新片區,涉及8個街道、44個社區、36萬人口,圍繞城市功能完善、老舊小區改造、城市風貌塑造和歷史文化保護等更新內容,實施全面系統的城市復興。
將老城區中心位置1.9平方公里作為城市更新示范區在試點期內重點推進,計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5個、38.6萬平方米,利用閑置辦公用房改造養老服務站2個、5600平方米,新增下穿快速化改造道路1公里、改造支路2.4公里,改造公園綠地2.8萬平方米,新增停車位576個,實施示范區內5條巷道雨污分流改造,改造給排水管道19公里。
經過建設,紫薇人家美食城改造、示范區背街小巷雨污分流以及竹錦北苑、馨宇家園等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等一批規模適宜、特色鮮明、有突出代表性的示范項目已經完工。截至今年3月,我市已劃定歷史文化街區4片,確定歷史建筑總數159處,所有歷史建筑均已全部完成掛牌保護、測繪建檔,保護圖已全部編制完成,并通過評審,保護原真、挖掘特色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在項目實施中,我市還探索建立了“政府部門+社區+居委會+設計師”四方民主協商議事機制,打通線上線下交流、協商決策的渠道,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成果共享,統籌推進18個小區53部電梯加裝工作,在城市更新示范片區老舊小區改造中加入智能化社區提升建設內容,老舊小區改造經驗入選文明城市創建全國典型案例。
據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正按照“統一規劃、市區聯動、試點先行、梯次推進”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城市更新第二片區古城片區設計方案已完成、第三片區主城區方案正在設計中,以“單元+組團+滾動”的行動模式向全市進行推廣,努力打造城市更新的“滁州樣板模式”,讓“老城區”煥發“新容顏”,“老居民”樂享“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