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場春雨之后,天氣迅速放晴。家住南譙區沙河鎮新塘新村小區的趙建忠端起小板凳坐在門前,悠閑地與鄰居嘮起了家常。“我們這門前,原來一下雨就積水成河,部分污水還會從管道涌出來,臭味難聞。現在好了,政府進行了重新改造,再也不用為雨天出行不便而發愁了。”談及雨污分流改造前后的變化,趙建忠十分高興。
新塘新村小區始建于2007年,屬于農村安置小區。由于小區當初建設標準不高,下水管道管徑較小且未實施雨污分流,隨著時間推移,小區排水管道破損堵塞嚴重,加之沿街道門面地勢較為低洼,只要下雨,樓棟就會出現積水問題,遇到梅雨季節或者夏季降水較大時,積水深到可以沒過腳踝。不久前的一場暴雨,使得小區再次被淹,趙建忠遂將此事向上級部門反映。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我們接到反映后立馬安排人員上門核實,確實在暴雨之后,該樓室外地表存在積水現象,群眾出行不便。”南譙區沙河鎮黨委副書記龐家飛表示,下水道問題雖然是小事,但卻是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也是黨委政府著力解決的“民生大事”。圍繞問題解決,該鎮立即開展研判分析,根據不同區域雨污水處理問題、居民生活需求等要素,制定科學合理的污水治理施工方案,將建設新塘新村小區雨污分流項目納入沙黃工業園區新塘片區雨水管網應急工程,采取引、疏、截相結合方式,新建排水渠道、建設排水管道、疏通排水渠道,完善排水管網,達到雨污分流,以徹底解決雨天積水問題。
“改造的核心是群眾工作,居民的意見至關重要。”龐家飛介紹,為了強調小區居民的主體作用,帶動群眾共同參與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該鎮利用共商共治機制,聽民意、納民智,組織人員向群眾和商戶宣傳答疑,同時邀請2名村委會代表及3名村民代表參與工程施工監督,提升工程建設品質。
在改造過程中,施工人員聽取大家意見,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等局部環境,一方面截斷居民樓上游管網來水,將小區原排水管作為污水專管;另一方面,新建截水蓋板溝和雨水溝,將雨水截留后,通過新建管道接入雨水主管網最終排入溝渠,力圖用最小的干預措施,達到最優的改造效果。最終,該鎮總共投資145萬元,利用兩個余月的施工時間,對700多米的管道進行改造升級,不僅徹底解決原來小區排水系統不完善、雨污合流及污水橫流等問題,而且有效提高市政管網污水收集率,群眾的生活環境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家門口的路好不好走、便不便捷,關系著百姓的日常出行。”龐家飛介紹,雨污管道的改造,不僅根治了淹水的“堵心路”,也暢通百姓的“連心路”,給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此外,南譙區還舉一反三,全面摸排全區小區排水問題,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從根本上消除小區積水隱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