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間四月天。時下,走進鳳陽縣殷澗鎮,游目騁懷,韭山國家森林公園滿目蒼翠,臥牛湖畔碧波蕩漾,江淮分水嶺景道沿線山花爛漫……
詩意盎然的田園水墨丹青要歸功于該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該鎮圍繞繪制景觀節點、發展民宿經濟、培育產業賦能作文章,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讓“生態顏值”變“美麗產值”,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積蓄新動能。
作好綠文章,厚植發展新底色。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該鎮推進“林旅”發展提質增效,通過花卉果樹種植、美化綠化沿線風景,打造四季花海景觀,助力“農林旅”融合發展。截至目前,該鎮新增造林1500多畝,江淮分水嶺風景道路綠化10公里;在江淮分水嶺風景道兩側累計流轉土地1680畝,栽植櫻花,美國紅楓,樸樹等十余種綠化苗木,大面積種植菊花、油菜、月季等綠植提升景區沿路品質;流轉江淮分水嶺風景道沿線林地,栽種櫻花200畝,打造醉美風景道;在卸店村流轉林地560畝,栽植菊花、月季、杏樹等。
據了解,該鎮于近年分別榮獲省級“森林城鎮”“安徽旅游避暑目的地”“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鎮”稱號,森林覆蓋率達40%,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常年保持在3000以上。每到時令節點,江淮分水嶺風景道沿線、櫻花谷、生態竹林、親水灘、無動力游樂設施等,儼然成為游客網紅打卡地,讓人流連忘返。
培育品牌產業,激活振興新動能。如果僅僅是賞花,花卉花期結束后怎么辦?圍繞如何讓游客停留時間更長,該鎮打造“賞花+”,延長產業鏈,培育新業態,發展花經濟。通過“黨支部+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引進鳳陽恩澤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在卸店村流轉土地1000余畝打造菊花園,大力發展花經濟,種植金絲皇菊、貢菊等多種菊花,完善菊花種植基地配套建設,建成菊花烘干廠房3棟,用于菊花茶深加工和貯藏。成立鳳陽藤茶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土地、資源優勢,發展藤茶嫁接種植,提高藤茶產品價值,通過收購農民采摘的藤茶,統一包裝進行線上線下銷售,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發展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以產業振興帶動村民富裕。
“宋集村菊花產業平均畝產值7000多元,帶動30多位村民在基地長期就業,采摘季節用工達100多人,累計帶動周邊農戶年增收1.8萬余元,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50余萬元。同時,每年舉辦菊花采摘節,發展配套娛樂體驗項目,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體驗游玩,實現了鄉村旅游與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該村黨總支負責人介紹說。
規劃鄉村資源,激活旅游新業態。白墻黛瓦,小橋流水,特色民宿,氤氳裊裊。漫游卸店村,一步一景皆成畫卷。該鎮充分挖掘“卸甲店”“杏林春暖”歷史典故,盤活閑置房屋,推動農房變民宿,并依托本地完善的基礎設施、優美的村莊環境和深厚的民俗文化,把和美鄉村建設與休閑旅游等結合起來,打造田園綜合體民宿項目,民宿占地約57畝,建有13套院落,36間客房,并建設木棧道、仿古景觀路燈、紫藤架等配套設施。通過自愿發展、鎮村扶持的方式,引導帶動村民經營民宿項目,拓寬村民增收渠道,讓曾經破敗的老屋逐步重新展現生機。
“雖是工作日,可特色民宿早已被預訂出去。我們村植入藝術、休閑、文旅、垂釣、餐飲、民宿等元素,形成具有田園特色的農旅產業鏈,讓游客愿意來,也留得下。”卸店村黨總支書記蘇龍說。
通過抓特色產業等,既盤活了閑置資源,激發土地、房屋的經濟活力,又帶動本地群眾務工,大大促進了農民增收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現了發展可持續、壯大有實力。預計2024年,項目惠及農戶戶均增收約2.5萬元,卸店村集體經濟收入將超100萬元。
“我鎮將繼續立足區域資源優勢,以市場引領規劃,配套體驗載體,打造殷澗專屬旅游品牌,不斷放大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綜合效應,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該鎮黨委書記陳梅說。(盛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