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滁州市瑯琊區西澗街道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下大力氣“補鏈”“強鏈”“延鏈”,三鏈協同推動鄉村產業鏈規模不斷擴大、勢能不斷提升。
全面查漏補缺,夯實基礎“補鏈”。全面開展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工作,大力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成立6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累計完成清產核資村級6個、組級97個,完成率100%;整合村集體自有資金和項目資金超128萬元,每年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帶來穩定增收34萬余元。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爭取上級資金320萬元,在三個村打造1260平方米標準化鋼構廠房、500立方米冷鏈冷庫房、1500平方米太陽能光伏“微型”發電站,預計村集體年增收超30萬元,有力打通“沉睡”資源變現渠道 。
狠抓項目招引,龍頭帶動“強鏈”。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同志牽頭成立工作專班,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宣傳,安排專人溝通聯系,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2023年成功引入瑯琊區首個投資達億元的農業項目—順康水產項目,涉及2個村居、6個村民組、240余戶村民,開工建設僅用6天時間,創造“瑯琊速度”新紀錄。因地制宜引入一批農業科技公司,合作打造“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等發展前景良好的產業項目,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在充分利用土地效益的同時實現農業生態鏈綠色循環,激發產業內生動力,帶動和輻射區域經濟新發展。
深挖資源優勢,產業融合“延鏈”。聚焦鄉村農文旅產業融合,積極爭取上級多方資金、技術支持,依托江淮分水嶺風景道,以轄區“西澗春潮、清流瑞雪、石瀨飛瓊”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融入豐富業態內容,打造集農業生產、生態康養、農事節慶等于一體的“西西澗”項目,成功承辦“山水西澗 美麗鄉村”鄉村振興文旅節等大型文旅活動4場次,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帶動消費50余萬元,農文旅品牌效應不斷深化。科學布局東凌航空小鎮、滁菊種植基地、古關仙桃等特色產業項目,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帶動周邊村民就業1000余人次,推動形成鄉村振興瑯琊“和美鄉村”新模式,打造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在“滁州西見”。(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