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這一戰略指引疊加全球綠色能源發展牽引下,光伏儲能、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迅速發展。
作為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同時也是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的“雙圈籍”城市,滁州市坐擁天時地利人和,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新的風口、新的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新的召喚。近年來,滁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鏈長制”為抓手,以“新三樣”為重點,響亮提出爭當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第一城、爭創全省動力電池產業第二城、爭創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三城。
2023年全市光伏儲能產業產值達1362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產值600多億元、新能源電池產業實現產值120多億元。
無中生有
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是推進能源革命、確保能源安全的戰略支撐,是建設智能綠色制造強省的重要內容。從全球來看,在“碳中和”大背景下,以光伏和儲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
鳳陽縣是著名的“石英之鄉”,天然稟賦的石英砂資源,對光伏組件產業的參與者們來說,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在安徽福萊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內,一張張原片玻璃經過磨邊、鍍膜、打孔、絲印、鋼化等工序,被加工成太陽能電池面板和背板,從滁州銷往全球。“2022年,公司產值達74.54億元,2023年產值突破百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光伏玻璃產業園之一。”該公司總經理潘榮觀說。近年來,滁州因擁有全國儲量最大的石英礦,吸引了包括隆基樂葉、福萊特、正泰、天合儲能等國內太陽能光伏和儲能行業龍頭企業集聚,“無中生有”創造了一個新業態——光伏儲能產業。以龍頭帶動鏈條延伸,滁州光伏產業發展按下了“快進鍵”。在來安縣汊河鎮,捷泰新能源高大寬敞的現代化標準廠房內,工業機械手臂正靈活快速組裝、裝卸材料,自動化機器人來回穿梭搬運產品。公司基地經理歐陽建波介紹,該項目2022年年初剛剛落戶滁州,從破土動工到投產僅用了140天,刷新行業速度。“自投產以來,我們一直處于滿產滿銷的狀態,每天生產620多萬片電池片,2023年銷售額在120億元以上。”
從“一粒砂”到“千億產業”,滁州市把先進光伏作為滁州“首位產業”,堅持鏈式發展路徑,建立八大產業鏈“鏈長制”,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光伏產業鏈鏈長,沿鏈謀劃、龍頭牽引、完善配套、集群發展,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推動先進光伏產業發展壯大,已構建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邊框、封裝膠膜、焊帶等日趨完整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光伏產業產值連續兩年實現翻番,2023年1至10月首次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長60%,全年產值1362億元,滁州光伏產業發展的經驗做法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全球光伏20強企業已有9家落戶滁州,光伏玻璃、光伏電池片、光伏組件產能均占全省一半以上,滁州離“世界光伏之都”的夢想越來越近。
乘時乘勢
搶拼產業新賽道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在“雙碳”背景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速。除了光伏產業,滁州又開始搶灘另外兩大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
近日,記者來到全椒縣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調試著各類生產設備,自動化機械設備正在作業,現場一片繁忙場景。“一期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百億元,二期年產20GWh儲能電池項目將在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滁州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哲介紹,隨著產能釋放,力神滁州基地將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電池系統領域發揮供應鏈核心企業作用。力神滁州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產品為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以力神電池為龍頭,全椒縣吸引了光大激光智能科技、滁州精朗科技、滁州三同涂裝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項目落地。
力神項目是滁州市推進新能源電池產業提質擴量、迅速壯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引進電池行業頭部企業的同時,滁州市還積極引進一批配套企業延鏈、補鏈。
自2021年以來,滁州市新能源電池產業鏈項目數量快速增長,共引進電池和電芯生產項目22個,總投資1080.8億元,累計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鏈配套項目57個,總投資456.9億元。
勝華波汽車座椅電機產量居全球第一,日泰汽車高強度緊固件產品國內領先,森森汽車減振器為國內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全柴動力柴油機產量位居國內前三……汽車及裝備產業是滁州市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滁州市搶抓全省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戰略機遇,緊盯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汽車后市場等領域領軍企業,聚力“雙招雙引”,強化“多鏈協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滁州市集聚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限上)企業483家、居全省第三,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8億元,同比增長25.4%。2023年以來,全市共有億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項目185個,總投資近1800億元,其中新簽約54個、在建80個、新投產19個。
高效服務
培育壯大新動能
“174天,不敢想象,這是集團從未有過的建設速度。”回溯起項目建設歷程,鳳陽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對“鳳陽速度”仍舊贊不絕口。8GW高效太陽能電池生產廠房及配套設施建筑面積超14萬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工程項目,從開工建設到竣工投產,用時僅174天。其中,為了支持項目建設、解決用電需求,項目專班四度跨市域開展協調,68天建成110千伏供電專線。鳳陽用全方位、全周期、全過程的幫辦服務,書寫了建設速度“奇跡”?;诖?,就在項目一期投產當天,正泰集團與鳳陽又簽下了二期協議,投資100億元。
企業來不來、來了之后發展得好不好,都與營商環境息息相關。滁州深化“雙對標”行動,持續打造“亭滿意”服務品牌,讓市場主體真切感受到辦事服務的“速度”,真切感受到有為政府的“力度”,真切感受到惠企政策的“溫度”,在省轄市季度“賽馬”評議中,滁州經濟運行連續7個季度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6個季度全省前三。滁州市堅持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建立“一條產業鏈,一個牽頭部門,一個工作專班”的工作推進機制,組建光伏、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成立了由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與600余家全國光伏行業協會會員單位保持密切聯系,依托商協會,連續三年在滁舉辦光伏行業全國性大會。加快組建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打造“基金叢林”,推動“新三樣”高質量發展。
圍繞“新三樣”關鍵環節,滁州精心編制產業鏈圖譜,持續開展招大引強。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落地和在談光伏產業重點項目達125個、總投資超3000億元,完成投資近千億元,在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光伏(儲能)產業供需論壇上,全市共簽約項目86個,總投資1188億元,其中10億到80億元項目21個、80億元以上項目8個;去年以來,新能源電池產業開工項目20個,總投資752億元,完成投資125億元;全市汽車產業在建項目89個,總投資超千億元,百億元以上項目3個。同時,堅持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旗幟性抓手,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等深度融合,賦能光伏產業發展,提升競爭力,塑造新優勢。加強與國內重點院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對接合作,推動關鍵技術迭代突破。汽車、光伏、動力電池領域分別建成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9家、12家、5家,其中國家級2家,分別是全柴動力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天康股份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深入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與合工大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加快新能源汽車研發合作;會同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線上發布《中國光伏行業人才白皮書》,累計引進光伏領域高層次人才(團隊)90名,設立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市級博士創新工作站7家。
手握一粒沙,追“光”逐“鏈”沖千億;搶占新賽道,“汽”勢磅礴瞰滁州;瞄準“心”領域,激活續航“動力源”。“新三樣”已成為支撐滁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據海關統計,2023年,滁州市“新三樣”出口50.5億元、總量居全省第二,占同期全省“新三樣”產品出口總值的12.9%;較2022年同期增長49.4%,分別比全國、全省同期“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速快19.5百分點和37.8個百分點;對全市出口增長貢獻率達60.6%。其中,太陽能電池出口49.7億元、居全省第二,占同期全市“新三樣”出口總值的98.3%,較2022年同期增長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