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快到安徽來!”
11月23日上午,“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動動員部署會召開。剛走出會場,一位參會者就迫不及待地向外地親友發出邀請。
這是近期安徽第二次召開全省性人才大會。7月初,就在同一個會議室,當地召開了“大力實施人才興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發展和創新高地工作會議”。
兩次大會,省委書記均出席并講話,勾勒出安徽求賢若渴的生動形象,傳遞出安徽招才引智的滿滿誠意。
省委書記“打樣”,地市主官“學樣”。
“讓您有用武之地、無后顧之憂,我在合肥等您”……今天的會上,播放了“安徽人才發展生態”推介專題片。片中,16個省轄市市委書記或市長化身首席招才官,推介市情、廣發“英雄帖”。專題片將在不同場合,助力安徽招才引智。
現實中,圍繞招才引智,安徽各市早有行動:
10月24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推介宣傳合肥,誠邀科大學子從“學在合肥”到“留在合肥”;10月30日,蕪湖市委書記寧波遠赴長春,向吉林大學學生宣介市情。此行,蕪湖50多家企事業單位共計帶去3800多個招聘崗位……
以上種種表明,在安徽,“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已是常態,“像抓招商引資那樣抓人才引進,像抓項目建設那樣抓人才培育”也已成為基本操作。
不僅有誠意,安徽還是各路人才的“用武之地”。
就在前一天,安徽與大眾集團又簽署了合肥項目二期的合作協議,整車產能35萬輛。早在今年4月,大眾集團宣布在合肥投資約10億歐元,建立聚焦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研發、創新與采購中心——這也是大眾集團在除德國外建設的唯一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安徽領導對大眾集團負責人說,希望大眾集團在皖落地更多優質項目,為人才提供更多施展才華的舞臺。
近年來,以大眾安徽等為代表的一批頭部企業落戶安徽,以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為代表的科創利器在安徽開工建設,使科研人才、技術技能人才“盡其才”成為可能。這也正是安徽吸引更多人才的最大底氣。
當前,安徽著力打造4個萬億產業集群、若干個千億產業集群,人才的“用武之地”必將更加廣闊。
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正是科創、產業、人才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動了安徽綜合實力的跨越發展。
有誠意、有舞臺,還有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
就安徽而言,不久前出臺的安徽人才政策4.0版及16項專項工作方案含金量十足。這些政策,是在充分調研、借鑒滬蘇浙等先發地區經驗上形成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同時,安徽把“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動以及今后的人才工作比作“百團大戰”,表明今后人才工作不再是某幾個部門的事情,而是各級各部門頭等大事。隨之而來的,是政策、資金等要素的支持。
此外,2023年安徽省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已于日前發布。
目錄顯示,為了招引優秀人才,用人單位不惜代價:為引進博士學歷教師,合肥某高校開出40-120萬元/年的薪資待遇;為引進研究員,合肥一研究機構給出的月薪達5-7.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還明確將人才工作納入季度“賽馬”和年度綜合考核,用指揮棒保障各級各部門對人才工作的“高看一眼”。
到“皖”里來,值得期待!